汪端伟先生向我校捐赠临桂汪氏家族艺文手稿珍品 桂学博物馆参与收藏

发布者:陈瑜发布时间:2024-06-03浏览次数:49

 

  日前,桂林“杉湖十子”之一汪运后人、北京师范大学汪端伟教授向我校捐赠了一批临桂汪氏家族艺文手稿珍品,将入藏学校图书馆和桂学博物馆。为此,学校党委贺祖斌书记通过感谢信对汪先生的捐赠表示了感谢和敬意。5月27日,我校桂学博物馆馆长黄伟林教授,图书馆党总支书记、桂学博物馆常务副馆长郑国辉等一行专程到北京看望92岁高龄的汪端伟先生,并接收了这批捐赠。

  汪端伟先生精神矍铄,热情欢迎来自家乡的朋友,并生动讲述了临桂汪氏家族的历史,尤其是其祖父汪鸾翔与叔祖父汪凤翔的生平故事。

  图书馆和桂学博物馆负责人代表学校接受了汪端伟先生的捐赠,为其颁发了捐赠证书,并转呈了贺祖斌书记的感谢信。贺书记在信中表示,汪氏家族的传世遗卷,作为广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地方家族门风的延续,也是地方文化的展现,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汪先生的捐赠充实了我校图书馆与桂学博物馆的馆藏,丰富了学校的文化积淀,体现了汪先生的高尚品格与博大胸怀,更激励我校师生不断追求卓越、服务社会。我们要倍加珍惜汪先生的惠赠,确保书稿得到妥善保存与合理利用,以彰显其学术价值与社会价值。

  汪端伟先生此次捐赠多为汪氏家族世代创作的艺文手稿,其中包含汪凤翔的《千仞日记》、诗集《卢沟吟》《陶陶集》《初月楼文谈》等12种手稿本,《千仞诗散片》《千仞稊园诗散片》等手稿散片,汪运《浴日沐月庵诗钞》、李学玉《桐花窗诗抄》、徐龢《楚余轩诗存》、吕璜《初月楼文谈》等5种手抄本,另有《汪鸾翔乡试硃卷》(手抄本)、《汪凤翔乡试硃卷》(刻本)、《庚子辛丑乡试同年名录》(铅印本),以及汪鸾翔作的《临桂汪氏世系图》《汪鸾翔和轻安弟诗》《漓江晓色图》等书画艺术品,汪端伟先生多年研究和整理的汪氏家族诗文集、老照片等电子材料一同捐赠。汪先生捐赠的这批手稿珍品将入藏学校图书馆,经整理后将在桂学博物馆设立专柜展出,为进一步展示和发扬广西特色文化,促进学者深入研究发挥推动作用。

  据了解,临桂汪氏家族自清乾隆年间迁至广西临桂(今桂林)。汪家世代书香,家族中多文人、教育家,晚清至近代名人辈出,尤以汪运、汪鸾翔、汪凤翔为代表。汪运,字任之,号剑峰,清道光二年(1822)进士,是开近代广西文学鼎盛新局面的“杉湖十子”之一,著有《沐日浴月庵诗集》,刊刻于《杉湖十子诗抄》《挹苏楼同人诗抄》中。其妻李学玉,是当时少有的女诗人,著有《桐花窗诗抄》,亦刊刻于《挹苏楼同人诗抄》中。其子汪庆征,著有《海南游草》《台南游草》等诗集;儿媳徐龢是广州女学的最早创办人之一,著有《楚馀轩诗钞》。

  汪运之孙汪鸾翔(1871-1962),字巩庵,又字公严。清同治十年(1871)出生于桂林,曾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张之洞创办的广州广雅书院,为书院第一届生员。乡试中举后攻习国学,因国学根底深厚深得张之洞赏识,曾入鄂协助张之洞编写《劝学篇》;并自学掌握了多门西方科学知识,编写过物理化学教材以及《动物学讲义》等自然科学书籍;曾在武昌工艺学堂、文普通中学堂等校教授理化、博物等西学课程,在北京、天津、保定各校间教授理化、地理课程;后在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京师范大学前身)、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以及河北大学、北京美术学校(中央美术学院前身)任国文、哲学、中国文学史教员(教授)及中国画、中国美术史教授,从事教育工作约50年。汪鸾翔创作的《清华学校校歌》歌词现仍为清华大学的正式校歌。汪先生能诗善画,画作多佚失,我校桂学博物馆幸得杨小涟先生捐赠而藏有汪先生的花鸟画。汪先生诗文自编为《秋实轩诗集》,并有《炳烛斋日记》存世,现已由汪端伟、王存诚编为《汪鸾翔文集》。

  汪凤翔为汪鸾翔的胞弟,字千仞,一字轻安。清光绪元年(1875)生于桂林文昌门内之福旺街,曾入广雅书院,多受师长器重;并于1894年康有为在桂林叠彩山景风阁讲学时前往问学,为康门受业弟子;后自费入广东省城美国人所设博济医院附属之医学堂学习并肄业。此后汪凤翔常以医术救人,并充学堂算学、地理、国文、理化等科教员,先后任广东高等学堂、时敏学堂、两广师范馆教员、旅桂广西学会会长、华侨劝学所总董兼视学员等。汪凤翔还在上海开设双十医院,兼充暨南大学校医,因痛感非科学进步无以立国,惟以研究科学为事,并自创药数种售于沪粤等地。同时,汪先生精通佛学,创办了上海般若书局,刊印、发行佛学书刊。汪凤翔一生之学术思想,不仅继承家学及书院义理考据,还力求新学,躬习医术,而又于佛学求义。


 ▲汪端伟先生讲述汪氏家族文化传承


 ▲汪端伟先生展示捐赠的艺文手稿


 ▲图书馆及桂学博物馆负责人向汪端伟先生颁发捐赠证书


(文/蔡文静、杨颖;图/蒋继平)


版权所有:我校 桂学研究院 (桂ICP备05000954号-1桂公网安备450305020002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