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学古籍100种|《理惑论》

发布者:龙晓添发布时间:2022-08-02浏览次数:10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结项成果之广西桂学研究会“桂学文库”丛书

《桂学研究·卷三·桂学文献研究·桂学古籍文献100种》

本期为大家简介牟子的《理惑篇》

“对牛弹琴”的典故即处于此书

牟子由儒入佛,“世俗之徒多非之者,以为背《五经》而向异道”,

“牟子乃作《理惑论》,

针对佛教初传中国后引起种种议论和疑难,

分别给以辩解。


    佛教论著,又名《牟子》《牟子理惑》《牟子理惑论》《牟子辨惑论》。三国吴牟子著,南朝梁释僧祐辑校。

    牟子,生活于汉建宁三年(170年)至三世纪中,名不详。苍梧郡(治所在今广西梧州市区)人。原为儒生,博览经史诸子,兼及兵法,也读神仙不死之书,但认为虚诞不可信。东汉中平六年(189年)灵帝死,天下混乱,带母避乱至交趾(今越南北部)。见世人多有学“神仙辟谷生长之术”,常以《五经》驳难道家术士。于汉兴平二年(195年)26岁时归苍梧。郡守闻其博学多才,欲起用他,因有志于学而无意仕宦,坚辞不就。其后,又有州牧征辟,亦托病不就。他认为“方世扰攘,非显己之秋”,在其母逝后,“锐志于佛道,兼研《老子》五千文”。牟子由儒入佛,“世俗之徒多非之者,以为背《五经》而向异道”,“牟子乃作《理惑论》,针对佛教初传中国后引起种种议论和疑难,分别给以辩解。

    《理惑论》原有单行本,已佚。最早收在陆澄的《法论》中,称为《牟子》。陆澄是刘宋、南齐时人,受宋明帝委托编《法论》以弘扬佛法。《法论》早已失传,仅在《出三藏记集》里保存目录。梁天监年间(502—519),僧人僧祐将《理惑论》编入《弘明集》卷一中。《理惑论》随着《弘明集》的刊刻而广为流传。其他书收入《理惑论》时也取本于此,而《弘明集》有明汪道昆(一说吴惟明)、金陵刻经处两种刻本。清光绪年间孙星衍及崇文书局分别刊刻《平津馆丛书》《百子全书》时收入此书。其他通行本有宋藏本、金藏本、元藏本、明南藏本、明北藏本、清藏本、高丽藏本、大正藏本、频伽藏本等。

    《理惑论》一书行世以来,传播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而引得异说纷纭。在书名上,唐神清《北山录》称《理惑论》原名《治惑论》,为避唐高宗李治讳而改名。但书中他处治字不改,故此说当误。在卷数上,《弘明集》将其与《正诬论》合为该书的卷一,《隋书·经籍志》记为2卷,《旧唐书·经籍志》和《新唐书·艺文志》也记为2卷,唐释湛然《摩诃止观辅行传弘诀》卷五之一则有献帝时有牟子深信佛宗,讥斥老庄,著论三卷三十七篇之语,任继愈主编《中国佛教史》则认为,此处当是'二卷'之误,再有,释湛然所引条文与现行本有出入且有现行本所无者,《太平御览》所引条文也有类似情况,但现行本还保持着原貌是无疑的。

    关于《理惑论》的成书时间及其作者的真伪问题,更是聚讼不已。其成书时代,大致可以分为以汤用彤、胡适、任继愈等为代表的汉魏说和以吕澄、梁启超等为代表的两晋说两派。其中,前者为大多数学者所认可,基本上为通行之说。其真伪,从明代胡应麟开始即已提出疑问,至20世纪30年代,此讨论甚嚣尘上,达到历史高峰期,至今仍时有论述。

    目前来看,主要也有两种观点∶明末胡应麟疑此书为伪,近代梁启超、日本学者常盘大定、法国学者马司帛乐等亦同此说。而周叔迦、余嘉锡、胡适、汤用彤以及日本学者福井康顺、山内晋卿,法国学者伯希和等则认为此书非伪书。20世纪80年代初,任继愈主编《中国佛教史》第一卷,于第三章《东汉三国时期的佛教》中设专节论《牟子理惑论》,任继愈先生等指出∶前人提出的怀疑的理由都不充分。他们借助已有的史料,于牟子其人与其书予以详细的考证,认为《牟子理惑论》不是伪书,成书于三国时孙吴初期。任继愈先生等对牟子生活以及《理惑论》成书的历史背景,予以了考察,指言∶东汉末年,北方不少学者流迁交趾,由于交趾安定和太守的好学,交趾的学术文化相当兴盛……不仅如此,交趾还是中外文化的交会之处……当时的交州,是国际商人往来、国内南北文化交流、学术空气活跃的地方……此后,赖永海主编《中国佛教通史》等诸多著作,均肯定《理惑论》非伪书。

    《理惑论》全书分37章,另有前面的序传与后面的跋。序传叙述牟子的人生与学术经历及著书缘由。该书采取一问一答的形式,仿照佛教三十七品和《老氏道经》37篇,设37对问答,详细论述了佛教最初传入中国时的情景,以及儒、释、道三教之间的关系,涉及后来儒、释、道三教争论的许多问题。


    内容大体分为三类∶

    一类是侧重介绍释迦牟尼出家、成道、传佛的事迹及佛教教义、戒律、佛经的数量。

    二类是分析辩解佛教与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异同,特别是与儒家思想之间的异同,广引儒、道经典中的观点与事例,论证佛教与儒、道观点的一致之处,以证明佛教教义并不违背中国传统思想观念和伦理道德。作者认为,佛堪与中国的圣贤比肩,佛教的孝道观与儒家的孝道观殊途同归甚至胜之,对于拒奢欲、利他人以利群的社会追求也是有功用的,佛教与道家在思想是一致的,与儒家在理想上是有共同追求的。

    三类是批驳长生不死及当时流行的一些神仙术数的荒谬。


    牟子《理惑论》是中国佛教早期的名著,周叔迦先生称其为我国最早综述佛学的著作,《中国佛教百科全书》称之为佛教论著之祖,牟子也成为我国著论弘佛之第一人。'该书在中国佛教史、文化史上第一次论述、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与印度佛教文化相互碰撞、相互融合的情况,是研究佛教传入中国初期历史极具参考价值的重要资料。它开启印度佛教中国化的进程,为佛学中国化及其传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版权所有:我校 桂学研究院 (桂ICP备05000954号-1桂公网安备450305020002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