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代神话
二、诗经
三、历史散文
四、诸子散文
五、楚辞
一、古代神话
神话是上古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原始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是远古先民生产力和认识水平极其低下的条件下口头创作的,具有集体性、直观性,充满情感、富于想象力。春秋战国以后,它们才被陆续记录下来,散见于《山海经》、《淮南子》、《列子》、《庄子》、《楚辞》等古代文献,其中以《山海经》中保存的原始神话资料最为丰富。比较著名的原始神话有《女娲补天》、《后羿射日》、《鲧禹治水》、《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黄帝擒蚩尤》、《共工触山》等。它想象奔放神奇,夸张大胆,情节曲折动人,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传统的源头。
女娲补天
往古之时,四极废(1),九州裂(2),天不兼覆(3),地不周载(4)。火爁焱而不灭(5),水浩洋而不息(6);猛兽食颛民(7),鸷鸟攫老弱(8)。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9),断鳌足以立四极(10),杀黑龙以济冀州(11),积芦灰以止淫水(12)。苍天补(13),四极正,淫水涸(14),冀州平,狡虫死(15),颛民生。
[题解]
这则神话选自《淮南子·览冥训》,题目是后加的。它是我国最古老的创世神话之一,反映了母系氏族社会女性的地位及影响,歌颂了人们理想中拯救世界的女神,显示了人类与自然斗争的气魄和力量。
〔注释〕
(1)四极:四方支撑天的柱子。极,天柱。废:毁坏,这里指天柱折断。 (2)九州:指冀、兖(yǎn)、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裂:塌陷,崩裂。 (3)兼覆:完全覆盖。 兼,一并,完全。 (4)周载:完全承载。 周,全,普遍。 (5)爁焱(làn yàn):大火蔓延燃烧的样子。 (6)浩洋:洪水盛大的样子。 (7)颛(zhuān)民:善良的人民。 颛,善。 (8)鸷鸟:猛禽,如鹰、雕等。攫(jué):用爪抓取。 (9)女娲(wā):神话中的创造人类和重新开辟天地的女神。 (10)鳌(áo):大龟。 (11)黑龙:神话中的洪水神。 济:救助。 (12)芦灰:芦苇烧成的灰。 淫水:泛滥的洪水。 (13)补:修补。 (14)涸(hé):干枯,枯竭。 (15)狡虫:指害人的凶兽猛禽。
后羿射日
逮至尧之时(1),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2),而民无所食。猰貐(3)、凿齿(4)、九婴(5)、大风(6)、封豨(7)、修蛇(8),皆为民害。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9),杀九婴于凶水之上(10),缴大风于青丘之泽(11),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12),禽封豨于桑林(13)。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14)。
[题解]
这则神话选自《淮南子·本经训》,题目是后加的。它通过对射日英雄后羿的赞颂,表现了先民征服旱灾的愿望和信心。
〔注释〕
(1)逮:到。 尧:传说中的五帝之一。 (2)杀:晒死。 (3)猰貐(yà yǔ):神话中的的怪兽,牛身而赤,人面马足,或说是蛇身人面或龙首。 (4)凿齿:神话中的怪兽,齿长三尺,如凿形,露在下巴外面,能持戈盾等武器。 (5)九婴:神话中的九个头的怪物,能喷水吐火。 (6)大风:神话中的风神,即风伯。一说是一种凶猛的大鸟,即大凤。 (7)封豨(xī):大野猪。 (8)修蛇:长大的蟒蛇。 (9)羿(yì):神话中弓箭的发明者,尧时善于射箭的武士。 畴华:南方大泽名。 (10)凶水:神话中的北方大河。 (11)缴(zhuó):用绳系箭射取,这里意谓用箭射。 青丘:传说中的东方的水泽名。 (12)断:斩断。 洞庭:洞庭湖。 (13)禽:同“擒”。 桑林:地名,传说后来商汤曾在这里祈雨。 (14)置:拥戴。
鲧禹治水
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1),不待帝命(2)。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3)。鲧复生禹(4),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5)。
[题解]
这则神话选自《山海经·海内经》,题目是后加的。它歌颂了治水英雄鲧禹父子,表现
了先民为战胜洪水灾害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
〔注释〕
(1)鲧(gǔn):传说中尧的臣子,禹的父亲。帝:天帝。 息壤:神话中的一种能生长不止的土壤。 湮(yīn):堵塞。 (2)不待帝命:没有等天帝允许。 (3)祝融:神话中的主火之神。 羽郊:羽山的近郊。羽山,在北极之阴,不见日。 (4)复:借为“腹”字。 (5)卒:终于。 布:敷,铺填。 定:安定。
精卫填海
发鸠之山(1),其上多柘木(2)。有鸟焉,其状如乌(3),文首(4),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5)。是炎帝之少女(6),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7),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湮于东海(8)。
[题解]
这则神话选自《山海经·北山经》,题目是后加的。它通过对矢志复仇、不懈填海的精卫的歌颂,表现了先民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坚定意志。
〔注释〕
(1)发鸠之山:即发鸠山,旧说在今山西省子长县西。 (2)柘(zhè)木:柘树,属桑科树木。 (3)状:形貌。 乌:乌鸦。 (4)文:同“纹”。 (5)詨(xiāo):呼叫。“其鸣”句是说精卫鸟的叫声就是自己呼叫自己的名字。 (6)炎帝:传说中的五帝之一,又称神农氏。 (7)返:回家。 (8)湮(yìn):填塞。
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1),入日(2)。渴,欲得饮,饮于河、渭(3);河、渭不足,北饮大泽(4)。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5)。
[题解]
这则神话选自《山海经·海外北经》,题目是后加的。它歌颂了夸父这一逐日英雄,表
现了先民企图认识、征服太阳的强烈愿望。
〔注释〕
(1)夸父:人名,神话中一个善于奔跑、敢于与太阳赛跑的英雄。一说为族名。逐走:赛跑。 (2)入日:进入太阳里,一说太阳下山。 (3)河:黄河。 渭:渭水,在今陕西省境内。 (4)大泽:神话中的大湖,传说在雁门山北,纵横千里。 (5)邓林:神话中的地名,大概因邓树成林而得名。据毕沅考证,邓、桃音近,“邓林”即“桃林”。
二、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乐歌总集,是周王朝乐官在王官行人采诗和公卿列士献诗基础上搜集、整理,编选而成,辑录了春秋中叶以前的诗歌305篇,另有六篇笙诗,有目无辞。先秦时代称“诗”或“诗三百”,西汉时,始称《诗经》。全书分《风》、《雅》、《颂》三大部分。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其民歌尤其富于战斗性和现实主义精神。艺术上大量运用赋、比、兴表现手法,句式以四言为主,多用重章叠句,章法严谨,语言丰富多彩,朴素优美,音韵和谐,富于艺术魅力,对后世文学有深远的影响。
关雎
关关雎鸠(1),在河之洲(2)。窈窕淑女(3),君子好逑(4)。
参差荇菜(5),左右流之(6)。窈窕淑女,寤寐求之(7)。求之不得,寤寐思服(8)。悠哉悠哉(9),辗转反侧(10)。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11)。参差荇菜,左右芼之(12)。窈窕淑女,钟鼓乐之(13)。
[题解]
此诗选自《诗经·周南》,它是《诗经》的开卷之作。全诗表现了一个青年男子对他所钟爱的姑娘的不懈追求和爱情幻想。
〔注释〕
(1)关关:鸟的和鸣声,拟声词。雎(jū)鸠:一种水鸟名。鸠的一种,一名王雎。据说这种鸟有固定的配偶,情意专一。 (2)洲:水中的陆地。 (3)窈窕(yǎo tiǎo):体态轻盈美好的样子。 淑:美,善。 (4)好逑(qiú):好的配偶。逑,匹配,“仇”的假借字。 (5)参差(cēn cī):长短不齐的样子。 荇(xìng)菜:水生植物,嫩叶可食。 (6)左右:指采荇菜女子的双手时而向左、时而向右。 流:摘取。 (7)寤(wù)寐:醒着与睡着。
(8)思服:思念。 思,语助词。 服,思念。 (9)悠哉:思念深长的样子。 哉,语气词。
(10)辗转反侧:形容心有所思而翻来覆去不能入眠的样子。 (11)琴、瑟:皆弦乐器名。 琴,五弦或七弦。瑟,二十五弦。 友之:亲近她。 (12)芼(mào):择取。 (13)钟鼓乐之:用敲钟击鼓来娱悦她。 乐,使……快乐。
载驰
载驰载驱(1),归唁卫侯(2)。驱马悠悠(3),言至于漕(4)。大夫跋涉(5),我心则忧。
既不我嘉(6),不能旋反(7)。视尔不臧(8),我思不远(9)?既不我嘉,不能旋济(10)。视尔不臧,我思不閟(11)。
陟彼阿丘(12),言采其蝱(13)。女子善怀(14),亦各有行(15)。许人尤之(16),众稚且狂(17)。
我行其野(18),芃芃其麦(19)。控于大邦(20),谁因谁极(21)。大夫君子,无我有尤(22)!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23)。
[题解]
此诗选自《诗经·鄘风》。它表现了作者许穆夫人强烈的爱国之情和过人胆识。
〔注释〕
(1)载:犹“乃”,发语词。 驱:驱赶车马。 (2)归唁(yàn)卫侯:回国吊唁卫侯失国。唁,悲吊失国、慰问死者家属。 (3)悠悠:远远的意思。 (4)言:语助词。 于:往。漕:卫邑名,今河南省滑县。 (5)大夫:指追到卫国阻止许穆夫人的许国大夫。 跋涉:登山涉水。山行叫跋,水行叫涉。 (6)既:都。 嘉:嘉许,赞成。 (7)旋:回归。 反:同“返”。 (8)视:比较。 臧:善。 (9)思:计谋。 远:深远。 此句是反问句。 (10)旋济:返渡。 济,渡水,此指返回卫国。 (11)閟(bì):闭塞行不通。 (12)陟:攀登。 阿丘:本义为偏高的山丘,此处或系指卫之某一山丘。 (13)蝱(méng):“莔”的假借字,贝母,一种药用植物。古人以为可治郁闷之疾。 (14)善怀:多思虑。 (15)有行:有道理。 (16)尤:抱怨,反对。 (17)众稚且狂:言他们(指许人)既幼稚又狂妄。 (18)野:郊外。 (19)芃芃( péng):草木茂盛的样子。 (20)控:奔赴告知。大邦:大国。 (21)因:依靠,亲近。 极:至。带兵到他国救难为“至”。 (22)无我有尤:不要对我责难。尤,过,责难。
(23)“不如”句:意思是不如我考虑后所选择的道路。之,往;一说通“志”,思的意思。
氓
氓之蚩蚩(1),抱布贸丝(2)。匪来贸丝(3),来即我谋(4)。送子涉淇(5),至于顿丘(6)。匪我愆期(7),子无良媒(8)。将子无怒(9),秋以为期(10)。
乘彼垝垣(11),以望复关(12)。不见复关,泣涕涟涟(13);既见复关(14),载笑载言(15)。尔卜尔筮(16),体无咎言(17)。以尔车来(18),以我贿迁(19)。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20)。于嗟鸠兮(21),无食桑葚(22)。于嗟女兮,无与士耽(23)。士之耽兮,犹可说也(24);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25)。自我徂尔(26),三岁食贫(27)。淇水汤汤(28),渐车帷裳(29)。女也不爽(30),士贰其行(31)。士也罔极(32),二三其德(33)。
三岁为妇(34),靡室劳矣(35)。夙兴夜寐(36),靡有朝矣(37)。言既遂矣(38),至于暴矣(39)。兄弟不知(40),咥其笑矣(41)。静言思之(42),躬自悼矣(43)。
及尔偕老(44),老使我怨(45)。淇则有岸,隰则有泮(46)。总角之宴(47),言笑晏晏(48)。信誓旦旦(49),不思其反(50)。反是不思(51),亦已焉哉(52)!
[题解]
此诗选自《诗经·卫风》。它是一首弃妇诗,通过弃妇自叙自己从恋爱、结婚、受虐待、被弃及决绝的过程,谴责了负心男子的冷酷自私,反映了当时社会男女间的不平等。
〔注释〕
(1)氓(méng):民,男子的古称,此处指弃妇的丈夫。一说为美男子。又有说是对男子无知时的称呼。 蚩蚩(chī):敦厚的样子。一说同“嗤嗤”,嬉笑的样子。 (2)布:葛麻布。一说古代的货币。 贸:交换。 (3)匪:同“非”,不是。 (4)即:就,接近。谋:商量婚事。 (5)子:你,指氓。 淇:淇水,卫国河名,在今河南北部。 (6)顿丘:本为高堆的通称,后转为卫国地名,在淇水南面。 (7)愆(qiān)期:拖延婚期。愆,拖延,过。 (8)良媒:好媒人。 (9)将(qiāng):愿,请。 无:同“勿”,不要。 (10)秋以为期:以秋为期。 期,指约定迎娶的日期。 (11)乘:登上。 垝垣(guǐyuán):坍塌的土墙。一说指高墙。 (12)复关:地名,氓居住的地方。一说指返回的车子。又有说是返回城关。 (13)涕:泪。 涟涟:泪流不止的样子。 (14)既:已经。 (15)载笑载言:又笑又说。载,则,这里作动词词头。 (16)尔:你。 卜:用龟甲卜卦。筮(shì):用蓍草占卜。 (17)体:卦体,卦象。即卜、筮所得的卦兆。 咎言:不吉利的话。 (18)车:指迎娶的车。 (19)贿:财物,此指嫁妆。 (20)沃若:形容树叶润泽柔嫩。 (21)于嗟:感叹词。于,同“吁”。 鸠:鸟名,斑鸠。 (22)桑葚(shèn):桑树的果实。古人认为,斑鸠吃多了桑葚会迷醉。 (23)士:指年轻男子。 耽(dān):欢爱、玩乐过分。 (24)说:同“脱”,解脱。 (25)陨:落。 (26)徂(cú):往,到,此指出嫁。 (27)三岁食贫:多年过着贫苦的日子。 古以三泛指多数。 岁,年。 (28)汤汤(shāng shāng):水势盛大的样子。 (29)渐:浸湿。 帷裳:车厢两旁的帷幔。 (30)也:语助词,表示停顿和引起下文。 爽:差错,过失。 (31)士贰其行:男子的行为前后不一致。 贰,即“二”,不一。一说借为“忒”,过错,差失。 (32)罔极:没有准则,反复无常。 极,准则。 (33)二三其德:指男子三心二意,用情不专。 (34)三岁为妇:多年做媳妇。 (35)靡室劳矣:不以操持家务为苦。 靡,不。 室劳,家务劳动。 (36)夙兴夜寐:早起晚睡。 夙,早。兴,起。 (37)靡有朝矣:不止一日如此,即天天早起晚睡。 朝,日。 (38)言:句首语助词。一说指婚前的约言。 遂:遂心,指氓心愿已经满足。一说意思为实现。 (39)暴:虐待,粗暴地对待。 (40)兄弟:指其娘家兄弟。不知:不了解内情。 (41)咥(xī):讥笑的样子。 (42)静言思之:静静地思前想后。 言,语助词。 (43)躬自悼矣:自我伤悼。 躬,自身。 悼,哀伤。 (44)及尔:和你。 偕老:一同到老。 (45)老使我怨:老了反而使我产生怨恨。 (46)隰(xí):低湿之地。一说为水名,即漯河。 泮:同“畔”,边。 (47)总角:古时儿童的发式,左右各束一向上竖的小辫,形似牛角,代指少年。 宴:安乐,快乐。 (48)晏晏:和悦温柔的样子。 (49)信誓:诚实的誓言。 旦旦:诚恳的样子。 (50)不思:想不到。反:违反(自己的誓言)。 (51)反是不思:旧日的誓言都拒绝回想。是,代指当初的的誓言。 (52)亦已焉哉:也只好算了罢。已,止,指爱情结束。 焉哉,双重感叹词。
蒹葭
蒹葭苍苍(1),白露为霜(2)。所谓伊人(3),在水一方(4)。溯洄从之(5), 道阻且长(6)。溯游从之(7),宛在水中央(8)。
蒹葭淒淒(9),白露未晞(10)。所谓伊人,在水之湄(11)。溯洄从之,道阻且跻(12)。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13)。
蒹葭采采(14),白露未已(15)。所谓伊人,在水之涘(16)。溯洄从之,道阻且右(17)。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18)。
[题解]
此诗选自《诗经·秦风》。它是一首爱情诗,表现了单相思的惆怅与苦闷。
〔注释〕
(1)蒹葭(jiān jià):荻与芦,都是水边生长的植物。 苍苍:淡青色。一说茂盛的样子。 (2)白露:晶莹的露珠。 为霜:凝结成霜。 (3)所谓:所说。 伊人:这个人。指诗中主人公所爱之人。 伊,是,指示代词。 (4)在水一方:在河的另一边。 (5)溯(sù)徊:逆流而上。 洄,弯曲的水道。 从,追寻。 (6)阻:险阻,道路崎岖难走。 (7)溯游:顺流而下。游,直流的水道。 (8)宛:宛然,好像。 (9)淒淒:同“萋萋”,苍青色。一说茂盛的样子。 (10)晞(xī):干,晒干。 (11)湄:水草交界处,即水边。 (12)跻(jī):上升,攀登。 (13)坻(chī):水中小沙洲。 (14)采采:花草繁盛的样子。 (15)未已:未止,指未干。 (16)涘(sì):水边。 (17)右:形容道路曲折迂回。 (18)沚(zhǐ):同“坻”,水中的小块陆地。
三、历史散文
左传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原名《左氏春秋》,汉人也称《春秋古文》、《左氏传》。它是我国现存第一部记事详赡的编年体断代史。全书的体例和思想大体与《春秋》一脉相承。汉人认为其作者是春秋末年的左丘明,现在一般认为是战国初年的史官或熟悉春秋历史的人所著,书中掺有后人的附益。其编年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止于鲁哀公27年(前468),系统而具体地记载了春秋列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风俗等重大事件,较真实地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现实。其文学成就突出表现在叙事和写人上。语言上,简练丰润,含蓄畅达,曲折尽情,极富表现力,尤其是外交辞令,许多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郑伯克段于鄢(1)
初(2),郑武公娶于申(3),曰“武姜”(4),生庄公及共叔段(5)。庄公寤生(6),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7)。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8),公弗许(9)。
及庄公即位(10),为之请制(11)。公曰:“制,岩邑也(12),虢叔死焉(13),佗邑唯命(14)。”请京(15),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16)。祭仲曰(17):“都城过百雉(18),国之害也(19)。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20)。今京不度(21),非制也(22),君将不堪(23)。”公曰:“姜氏欲之,焉避害(24)?”对曰:“姜氏何厌之有(25)?不如早为之所(26),无使滋蔓(27)!蔓,难图也(28)。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29)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30)。公子吕曰(31):“国不堪贰(32),君将若之何(33)?欲与大叔,臣请事之(34);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35)。”公曰:“无庸(36),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37),至于廪延(38)。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39)。”公曰:“不义不暱(40),厚将崩(41)。”
大叔完聚(42),缮甲兵(43),具卒乘(44),将袭郑。夫人将启之(45)。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46)。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47)。五月辛丑(48),大叔出奔共(49)。
书曰(50):“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51),故不言弟(52);如二君,故曰“克”;(53)称郑伯,讥失教也;(54)谓之郑志,(55)不言出奔,难之也。(56)
遂寘姜氏于城颖,(57)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58)
颖考叔为颖谷封人(59),闻之,有献于公(60)。公赐之食。食舍肉(61)。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尝小人之食矣(62),未尝君之羹(63),请以遗之(64)。”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65)!”颖考叔曰:“敢问何谓也(66)?”公语之故,且告之悔(67)。对曰:“君何患焉(68)?若闕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69)?”公从之。公入而赋(70):“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71)。”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洩洩(72)。”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73):“颖考叔,纯孝也(74)。爱其母,施及庄公(75)。《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76)其是之谓乎(77)!”
[题解]
此文选自《左传·隐公元年》。全文通过对郑庄公家庭内部矛盾的叙述,揭露了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残酷奸诈、相互倾轧的丑恶面目,嘲讽了统治阶级伦理道德的虚伪。
〔注释〕
(1)此篇题目是《春秋》中的一句话,为后人所加,意思是郑庄公在鄢地打败了共叔段。 郑伯:郑庄公,前743—前701年在位。克:战胜。段:共(gōng)叔段,庄公之弟。鄢(yān):郑邑名,在今河南鄢陵北。 (2)初:当初。古书追述往事的习惯说法。 (3)郑武公:姬姓,名掘突,谥号武,前770—前744年在位。娶于申:从申国娶妻。申,国名,姜姓,在今河南南阳一带。 (4)武姜:武是丈夫的谥号,姜是娘家的姓。这是当时贵族妇女的一种习惯称呼。 (5)共:国名,在今河南辉县,庄公的弟弟段曾逃亡到此地,故称共叔段。 (6)寤(wù)生:倒生,难产。 寤,同“牾”,逆,倒着。 (7)恶(wù):厌恶。 (8)亟(qì):屡次。 (9)弗许:没有答应。 (10)及:等到。即位:登天子或诸侯国国君之位。 (11)为之请制:指姜氏替共叔段请求制地作为封邑。 制,郑地,又名虎牢关,在今河南荣阳县汜水西,原为东虢(guó)国属地,前767年为郑所灭。 (12)岩邑:险要的城邑。 (13)虢叔:东虢国的国君。 死焉:死在那里。 (14)佗(tā)邑:别的城邑。 佗,同“他”。唯命,唯命是从。 (15)京:郑邑名,在今河南荥阳东南。 (16)大:同“太”,位列在前。 (17)祭(zhài)仲:字足,郑国大夫。 (18)都:一般的都邑。 城:城墙。 过:超过。 雉:古时计算城墙长度的单位,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 (19)大都:大的城邑。 参国之一:国都的三分之一。 中:中等的城邑。五之一:国都的五分之一。 小:小的城邑。九之一:国都的九分之一。 (20)不度:不合法度。 (21)制:制度,指先王的制度。 (22)堪:忍受,这里有控制之意。 (23)姜氏:即武姜。 欲之:想这样。 辟:同“避”,躲避。 (24)何厌之有:怎么能够满足。 厌,满足。 (25)早为之所:早点给他安排个地方。之,指共叔段。所,处所,地方。 (26)勿:不要。 滋蔓:滋长蔓延。 (27)图:图谋,对付。 (28)自毙:自取灭亡。 子:您,指祭仲。 姑:姑且。待:等待。 (29)既而:不久。 鄙:边邑。贰于己:一方面属于庄公,一方面属于自己。贰,两属。 (30)公子吕:字子封,郑国大夫。 (31)国不堪贰:国家不能容忍这种两属的情况。 (32)如之何:对他怎么处置。 (33)与:交给,指把郑国交给共叔段。 事之:事奉他。 (34)无生民心:不要使百姓产生二心。 (35)庸:用。 (36)将自及:将会自取其祸。 (37)收贰以为己邑:收取两属的地方作为自己的封地。 (38)至于:达到。 廪(lǐn)延:郑邑名,在今河南省延津县北。 (39)厚:土地扩充,势力增大。得众:得到民众的支持。 (40)义:指君臣之义。 暱(nì):同“昵”,亲近,指亲近兄长。 (41)崩:山塌,这里指崩溃,垮台。 (42)完聚:修葺、积聚,这里指修治城郭、积聚粮食。 (43)缮:修理,整治。 甲兵:戎装和兵器。 (44)具:准备。 卒乘(shèng):步兵和战车。 (45)夫人:指武姜。 启之:打开城门,即作内应。 (46)帅:同“率”。 二百乘:春秋时战车,一乘有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二百乘有甲士六百人,步卒一万四千多人。 (47)诸:相当于“之于”。 (48)五月辛丑:指鲁隐公元年五月二十三日。 (49)书:指《春秋》。 (50)不弟:不守为弟之道。 (52)故:所以。不言弟:不说弟字。 (53)如二君:如同两国国君交战。(54)讥失教:讥刺庄公对弟弟有失教诲,其意是说庄公作为兄长本有教育弟弟的责任,而他不加教诲,姑息养奸。 (55)郑志:指郑庄公有意杀弟的意图。 (56)难:责备。 之:指郑庄公。 (57)置:安置,这里有放逐意。 城颍:郑地,在今河南临颍西北。 (58)黄泉:黄土地下的泉水,这里指阴间。 (59)颍考叔:郑大夫。颍谷:郑国边邑,在今河南登封西南。封人:管理疆界的官。 (60)献:贡献礼物。 (61)舍:放下,留下。 (62)尝:吃。 (63)羹:肉汤,这里指肉。 (64)遗(wèi):赠给,送与。 (65)繄(yì):句首语气词。 (66)敢:表示谦敬之词,相当于“冒昧”的意思。 何谓:说的是什么。 (67)语:告诉。 故:原因。 悔:后悔。 (68)何患:忧虑什么。 (69)阙:同“掘”。 隧:用作动词,挖地道。 其:语气词,加强反问。 然:这样,指黄泉相见。 (70)赋:赋诗。 (71)融融:和乐相得的样子。 (72)洩(yì)洩:舒畅快乐的样子。 (73)君子:作者直接发表意见时所假托的评论者。 (74)纯孝:纯正的孝子。 (75)施(yì):推广,延及。 (76)“《诗》曰”几句,见《诗经·大雅·既醉》。 匮:竭尽,亏缺。锡:同“赐”,赐予。 (77)其是之谓乎:“其谓是乎”的倒装。其,大慨。 是,这种情况。
国语
《国语》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全书21卷,以记言为主,记事为辅,记事上起周穆王征犬戎,下止于韩、赵、魏灭智氏,计有周语、鲁语、齐语、晋语、郑语、楚语、吴语、越语八部分。其作者司马迁说是左丘明(《报任少卿书》),现代学者大都认为是战国初期史官汇集西周、春秋列国史官所记编选而成。其文风格多样,语言朴素自然,精练俭省,不少篇章向为古文家所称道,尤其外交辞令和谏对之辞写得精彩纷呈。现存最早的注本是三国韦昭的《国语解》。
召公谏厉王弭谤
厉王虐(1),国人谤王(2)。召公告曰(3):“民不堪命矣(4)。”王怒。得卫巫(5),使监谤者(6)。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7)。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8),乃不敢言(9)!”
召公曰:“是障之也(10)。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11),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12),为民者宣之使言(13)。故天子听政(14),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15),瞽献曲(16),史献书(17),师箴(18),瞍赋(19),矇诵(20),百工谏(21),庶人传语(22),近臣尽规(23),亲戚补察(24),瞽史教诲(25),蓍艾修之(26),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27)。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28),财用于是乎出(29)。犹其有原隰衍沃也(30),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31),善败于是乎兴(32)。行善而备败(33),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34)。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35),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36)?”
王弗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37)。
[题解]
此文选自《国语·周语上》。文章通过对召公谏厉王弭谤谏词的记述,说明了广开言路、善于纳谏的重要性,表现了召公的民本思想。
〔注释〕
(1)厉王:周厉王,名胡,夷王之子,前878—前841年在位,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 虐:暴虐,残暴。 (2)国人:古代把住在大邑里的工商业者称为国人,这里泛指民众。谤:指斥过失。 (3)召(shào)公:即邵穆公,名虎,周厉王的卿士。 (4)不堪命:忍受不了暴虐的政令。堪,胜,任。 (5)得卫巫:找来一些卫国的巫人。巫,以降神、替人祈祷为职业的人。 (6)监:监视。 (7)道路以目:路上相遇,彼此用眼睛示意。意谓人们因害怕被怀疑为谤王,见面不敢讲话。 (8)弭(mǐ):禁止,消除。 (9)乃:终于。 (10)是:这,指厉王弭谤的方法。障:防水堤,此用作动词,筑堤堵塞。 (11)川壅(yōng):河水堵塞。溃:决口,崩溃。 (12)是故:因此。 为川者:治河的人。决之使导:疏浚水道使它流通。 (13)为民者:治理百姓的人。 宣之使言:宣导百姓使他们能尽言。宣,宣导。 (14)听政:处理朝政。 (15)公卿:三公九卿。三公指太师、太傅、太保,九卿指少师、少傅、少保、冢宰、司徒、宗伯、司马、司寇、司空。至于:以及。列士:指上士、中士、下士。 (16)瞽(gǔ):盲乐师。 (17)史献书:史官进献史籍。 (18)师箴(zhēn):少师进规箴的言辞。师,少师。箴,规劝的言辞,这里用作动词。 (19)瞍(sǒu)赋:盲人诵读公卿列士等所献的诗。瞍,无眸子的盲人。赋,以抑扬顿挫的声调来朗读。 (20)矇(méng)诵:盲人讽诵箴谏的文辞。 矇,有眼珠而看不见的盲人。 (21)百工:各种工匠艺人,一说百官。 (22)庶人传语:平民把意见辗转反映给君王。 (23)近臣:君王左右的臣子。尽规:尽情尽责地规谏。 (24)亲戚:指与君王同族的亲属。补察:弥补过失,监察行为。 (25)瞽史:乐师和史官。 (26)耆(qí)艾:古称六十岁为耆,五十岁为艾。这里指朝中有德望的老臣。修:修治,这里意思是劝谏。 (27)悖(bèi):逆,违背。 (28)犹:犹如。 (29)于是:由此,从这里。出:生产出来。 (30)原:宽而平坦的土地。 隰(xí):低而潮湿的土地。衍:低而平坦的土地。沃:有河流可灌溉的土地。 (31)口之宣言:百姓口中自由说出的话。 (32)善败:好坏。兴:体现,表现。 (33)行善:推行好的。备败:防止坏的。 (34)所以:用以……的方法。 阜:增加。 (35)成而行之:考虑成熟后,自然流露出来。 成,成熟。行,表现,流露。 (36)其与能几何:能有几个人赞助你呢?与,赞助,赞同;一说为语助词。 几何,多少,一说多久。 (37)三年:三年后,指公元前842年。 流王于彘(zhì):把厉王流放到彘地。彘,地名,在今山西霍县。
战国策
《战国策》简称《国策》,大约是秦汉间人杂采战国各国史官和私人所记存的史料编纂成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其初又叫《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西汉末刘向加以编订,去其重复,得33篇,定名《战国策》,相沿至今。东汉高诱为之作注,宋曾巩作订补,鲍彪复作新注,元吴师道重作《校注》。全书分东、西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12国策。记事年代,上接春秋,下至秦并六国,其基本内容是战国时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其有关谋议或说辞。它兼有《左传》、《国语》的叙事、记言之长,文辞铺张扬厉,气势纵横恢奇,叙事“能委折而入情,微婉而善讽”(章学诚《文史通义》)。它是先秦历史散文发展的高峰。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1),而形貌昳丽(2)。朝服衣冠窥镜(3),谓其妻曰(4):“我孰与城北徐公美(5)?”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6),而复问其妾曰(7):“我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8),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9),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10),曰:“吾妻之美我者(11),私我也(12);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13),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14),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15)。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16),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是观之,王之蔽甚矣(17)!”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18),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19),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20)。期年之后(21),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22)。此所谓战胜于朝廷(23)。
[题解]
此文选自《战国策·齐策一》。全文通过邹忌因生活小事而思及国家大事并进而讽谏齐王等事迹的记述,表现了邹忌精于思考、巧于讽谏的性格特点,及齐王从谏如流的明君气度。
〔注释〕
(1)邹忌:战国时齐人,因善鼓琴而为齐威王宠幸,拜为相,封成侯。修:长,这里指身高。尺:战国时一尺约合今天七寸。 (2)昳丽:形容光艳美丽。 (3)朝(zhāo):早晨。服:穿戴。 窥镜:照镜子。 (4)谓:对……说。 其:代指邹忌。 (5)此句与下面问客之语意思相同,可变为“我与城北徐公孰美”。孰:谁,哪一个。 徐公:人名,一称徐君平。 (6)不自信:自己不相信。 (7)妾:古时男子在正妻之外又娶的女人,地位比妻底。 (8)旦日:明日。 (9)孰:同“熟”,仔细。 (10)暮寝:晚上入睡前躺著。 (11)美我:以我为美。 美,意动用法,以……为美。 (12)私:偏爱。 (13)威王:齐威王,田氏,名因齐,前365—前320年在位,善于纳谏,使国势强大。 (14)诚:的确,实在。 (15)美于徐公:比徐公美。 (16)宫妇左右:宫内姬妾侍女及身边侍臣。 (17)蔽:受蒙蔽。 (18)面刺:当面指摘。寡人:古代君主自称。 过:过失,错误。 (19)谤议:批评议论。 市朝:集市和朝廷,指公共场合。 (20)间进:偶然进谏。 (21)期(jī)年:一周年。 (22)朝于齐:朝拜齐国。 (23)战胜于朝廷:身在朝廷上,修明内政,不用武力,即可战胜敌国。
四、诸子散文
论语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门人、时人言行的语录体著作,约成书于战国初年,内容涉及哲学、政治、时事、教育、文学等诸多方面,语言平易雅正,隽永含蓄,是儒家的一部重要经典,对后世影响极大。今存20篇,主要记载的是孔子言行。
侍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1)。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2),毋吾以也(3)。居则曰(4):不吾知也!如或知尔(5),则何以哉(6)?”
子路率尔而对曰(7):“千乘之国(8),摄乎大国之间(9),加之以师旅(10),因之以饥馑(11);由也为之(12),以及三年(13),可使有勇,且知方也(14)。”
夫子晒之(15)。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16),如五六十(17),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18)。如其礼乐(19),以俟君子(20)。”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21),如会同(22),端章甫(23),愿为小相焉(24)。”
“点!尔何如?”
鼓瑟希(25),铿尔(26),舍瑟而作(27)。对曰;“异乎三子者之者之撰(28)。”
子曰:“何伤乎(29)?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30),春服既成(31),冠者五六人(32),童子六七人。浴乎沂(33),风乎舞雩(34),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35):“吾与点也(36)!”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晒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37),是故晒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题解]
本文选自《论语·先进》。文章通过孔子问志、学生言志、孔子评志的描写,表现了孔子师徒五人各自的志趣与愿望,反映了当时儒家的政治理想。
〔注释〕
(1)子路:即仲由,字子路。 曾皙(xī):即曾点,字皙,曾参之父。冉有:即冉求,字子有。 公西华:即公西赤,字子华。四人都是孔子弟子。侍坐:陪侍孔子旁。 (2)以:因为。 长乎尔:比你们年长。 (3)毋:不要。 吾以:“以吾”的倒装,因为我。 (4)居:平时。 则:常常。 (5)如:如果,假使。 或:有人。 (6)则:那么。 何以:“以何”的倒装,以什么来治理。 (7)率尔:轻率匆忙的样子。 (8)千乘(shèng)之国: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指方圆一百平方里的中等的诸侯国。 (9)摄:逼迫,局促。 (10)师旅:古代军队以2500人为师, 500人为旅。此处指军队。 (11)因:继。 饥馑:饥饿,灾荒。 (12)由:子路之名。 也:句中语气词,无义。 为:治理。 (13)比及:等到。 (14)方:礼义法度。 (15) 晒(shěn):略带讥讽的微笑。 (16)方六七十:指六七十平方里的小国。 (17)如:或。 (18)足民:使百姓衣食富足。 (19)如:至于。 礼乐:礼乐教化。 (20)俟(sì):等待。 (21)宗庙之事:指祭祀之事。 宗庙,古代君主祭祖的地方。 (22)如:或。 会同:指诸侯会盟。 (23)端:一种用整幅布做的礼服。 章甫:一种士大夫戴的礼帽。这里是说穿着礼服,戴着礼帽。 (24)相(xiàng):古代祭祀、会盟时赞礼或司仪的职位。 (25)鼓:弹奏。 瑟:一种乐器,有二十五根弦。 希:即“稀”,指瑟声逐渐稀疏下来。 (26)铿(kēng):曲终收拨的声音。 (27)舍:放下。 作:起立。 (28)撰:述。 (29)伤:妨碍。 (30)莫春:即“暮春”,夏历三月。 (31)春服既成:春天的服装已能穿。 (32)冠(guàn)者:指成年人。古代男子二十岁要举行束发加冠的冠礼。 (33)沂(yí):沂水,在今山东省曲阜市南。 (34)风:用如动词,迎风乘凉。 舞雩(yú):春秋时鲁国祭天求雨的地方。 (35)喟(huì)然:叹气的样子。 (36)与:赞同。 (37)让:谦让。
墨子
墨子(约前480?一约前420?),名翟,鲁国人,一说宋国人。他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反对奢葬,提倡节俭。其学与儒学对立,同为当时显学。所创墨者集团,既是学术团体,又是政治团体。《墨子》是墨子后学整理先师的言论、笔记而成,现存53篇,小部分为墨子自著,大部分是后学的整理和发挥。其文质朴明快,善用类比,同时也展示了墨子“摩顶放踵”、热心救世的形象。
公输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1),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齐(2),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3),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4)?”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5),愿藉子杀之(6)。”
公输盘不悦(7)。
子墨子曰:“请献千金(8)。”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9)。”
子墨子起,再拜(10),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11),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12),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13)。”
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14)?”
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15)。”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16)?”
公输盘曰:“诺!”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17),邻有敝轝(18),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19),而欲窃之;舍其粱肉(20),邻有糠槽,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王曰:“必为窃疾矣(21)。”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轝也;荆有云梦(22),犀兕麋鹿满之(23),江汉之鱼鳖鼋鼍(24),为天下富,宋所为无雉兔鲋鱼者也(25),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26),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三事之攻宋也(27),为与此同类。臣见大王之必伤义而不得。”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28),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 子墨子九距之(29)。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30)。
公输盘诎(31)。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子墨子曰:“公输盘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32)。虽杀臣,不能绝也。”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子墨子归,过宋,天雨,庇其闾中(33),守闾者不内也(34)。故曰:“治于神者(35),众人不知其功;争于明者(36),众人知之。”
[题解]
此文选自《墨子》卷十三。文章通过对墨子止楚攻宋事件的记述,塑造了墨子热心救世、大智大勇的形象,反映了墨家“兼爱”、“非攻”的政治主张。
〔注释〕
(1)公输盘:春秋时鲁国著名的巧匠,姓公输,名盘,一作般,或作班,也称鲁班。云梯:高似入云的攻城的器械。 (2)起于齐:自齐国动身。 (3)郢(yǐng):楚国都,在今湖北江陵。 (4)夫子:古代对男子的敬称,这里是对墨子的尊称。 为:疑问助词。 (5)侮:欺侮。 臣:墨子的自我谦称。 (6)藉:借助。 (7)说:同“悦”。 (8)千金:古代金重一斤为一金,多铜铜制,用作货币。 (9)义:按义理。 固:坚决。 (10)再拜:先后拜两次。 (11)荆:楚国的别称。 (12)争:同“诤”,劝谏。 (13)类:类推的方法。 (14)胡:为什么。 已:停止。这里指停止攻宋。 (15)王:指楚惠王。 (16)见(xìan):引见。 (17)文轩:有文采装饰的车子。 (18)敝轝(yú):破旧的车子。 轝,同“舆”。 (19)短褐:古代贫贱者所穿的粗布衣。 短,“裋(shù)”的假借,粗布衣。 (20)粱肉:精美的饭菜。 (21)窃疾:爱好偷窃的毛病。 (22)云梦:即云梦泽,楚国境内的大湖,包括现在的洞庭湖和洪湖。 (23)犀:犀牛。 兕(sì):类似犀牛的独角野牛,青色。麋(mí):像鹿,体大。 (24)江汉:长江和汉水。鼋(yuán):比鳖大,俗称癞头鼋。鼍(tuó):鳄鱼的一种,产长江下游,俗称猪龙婆,即今扬子鳄。 (25)所为:所谓。 雉(zhì):俗称野鸡。 鲋(fù)鱼:鲫鱼。 (26)长松:大松树。 文梓:梓树。 楩(pián):黄楩木。 楠:楠树。 豫章:樟树。 (27)三事:孙诒让以为“三事”当作“王吏”,因篆书字形而致误,指楚王派遣攻宋的将吏。 (28)牒(dié):小木札。 (29)距:同“拒”。 (30)圉:同“御”。 (31)诎:同“屈”,指技穷。 (32)寇:入侵。 (33)庇:遮蔽。 闾:里门。古以25家为里。 (34)内:同“纳”。 (35)治:致力。 神:指建立宏伟功业于无形的大智大慧。 (36)明:指易于为人所见的小智小慧。
孟子
孟子(公元前370?一前289?),名柯,字子舆,战国中期邹(今山东邹城)人。孔子之孙子思的再传弟子,曾仕齐为卿,游说滕、鲁,晚年退归乡里,授徒讲学,著书立说。主张“王道”、“仁政”,反对不义战争和横征暴敛;提倡“民贵君轻”和“性善”说,重视个人后天的道德修养。他是战国中期儒家的重要代表,后世称为“亚圣”。《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合著。全书共7篇,每篇各分上下。其文雄辩,刚柔相济,词彩华赡,感情充沛,气势磅礴。于论辩之中,生动地表现了孟子的形象。
齐桓晋文之事章
齐宣王问曰(1):“齐桓、晋文之事(2),可得闻乎?”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恒、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3),则王乎(4)!”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5)。”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
曰:“臣闻之胡齕曰(6):‘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见之,曰:“牛何之(7)?”对曰:“将以衅钟(8)。”王曰:“舍之!不忍其觳觫(9),若无罪而就死地(10)。”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11)。”’不识有诸(12)?”
曰:“有之。”
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13),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14)。齐国虽褊小(15),吾何爱一牛?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16)。以小易大,彼恶知之(17)! 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18),则牛羊何择焉(19)?”
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曰:“无伤也(20),是乃仁术也(21)!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王说曰(22):“《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23)’夫子之谓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24)。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曰:“有复于王者曰(25):‘吾力足以举百钧(26),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27),而不见舆薪(28)。则王许之乎(29)?”
曰:“否!”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30),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31),不为也,非不能也。”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32),何以异?”
曰:“挟太山以超北海(33),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34),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老吾老(35),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36)。《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37)’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38),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39),然后知轻重;度(40),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41)。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42),然后快于心与?”
王曰:“否,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也。”
曰:“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
王笑而不言。
曰:“为肥甘不足于口与(43)?轻暖不足于体与(44)?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声音不足听于耳与?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45)?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
曰:“否,吾不为是也。”
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46),朝秦、楚(47),莅中国(48),而抚四夷也(49)。以若所为(50),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51)。”
王曰:“若是其甚与(52)?”
曰:“殆有甚焉(53)。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
曰:“可得闻与?”
曰:“邹人与楚人战(54),则王以为孰胜?”
曰:“楚人胜。”
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55);以一服八,何以一异于邹敌楚哉!盖亦反其本矣(56)!今王发政施仁(57),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途,天下之欲疾其君者(58),皆欲赴愬于王(59):其若是,孰能御之?”
王曰:“吾惛(60),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61),惟士为能。若民(62),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63),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64)。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65),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66),乐岁终身饱(67),凶年免于死亡(68);然后驱而之善(69),故民之从之也轻(70)。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71),奚暇治礼义哉(72)!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73)!五亩之宅(74),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75);鸡豚狗彘之畜(76),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77),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78),申之以孝悌之义(79),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80)。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题解]
此文选自《孟子·梁惠王上》。文章通过孟子与齐宣王的对话,表现了孟子“保民而王”的王道思想和富民、教民的政治主张,也表现了孟子善辩的性格和高超的论辩技巧。
〔注释〕
(1)齐宣王:田氏,名辟疆,齐国国君,前342年至前324年在位。 (2)齐桓、晋文:指齐桓公小白和晋文公重耳,春秋时先后称霸,为当时诸侯盟主。 (3)无以:不得已。 以,同“已”,作止讲。 (4)王(wàng):用作动词,指王天下,即用王道(仁政)统一天下。 (5)御:抵御,阻挡。 (6)胡齕(hé):齐王的近臣。 (7)之:往。 (8)衅(xìn)钟:古代新钟铸成,用牲畜的血涂在钟的缝隙中祭神求福,叫衅钟。 (9)觳(hú)觫(sù):恐惧颤抖的样子。 (10)若:如此。 就:接近。 (11)易:交换。 (12)识:知道。 诸:“之乎”的合音。 (13)爱:爱惜。 (14)诚:的确。 (15)褊(bǐan)小:地方狭小。 (16)无异:莫怪,不要惊异。于:对。 (17)恶(wū):怎,如何。 (18)隐:哀怜。 (19)何择:有什么分别。 (20)无伤:没有什么妨碍。 (21)仁术:指仁爱之道。 (22)说:同“悦”。 (23)“《诗》云”二句:见于《诗经·小雅·巧言》,意思是他人有心思,我能推测它。 忖(cǔn)度(duó):揣测。 (24)戚戚:心动的样子,指有同感。 (25)复:报告。 (26)钧:古代以30斤为一钧。 (27)明:眼力。秋毫之末:鸟兽秋天生出的绒毛的尖端,喻极细小的东西。 (28)舆薪:用车装载的柴。 (29)许:相信,赞同。 (30)见保:受到保护或安抚。 (31)王之不王:大王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第二个王是动词。 (32)形:具体的外在区别和表现。 (33)挟(xié):夹在腋下。太山:泰山。超:跳过。北海:渤海。(34)折枝:折取树枝。 (35)老吾老:第一个“老”字作动词用,意动用法,可译为尊敬;第二个“老”作名词,是老人的意思。其下句“幼吾幼”句法相同。 (36)运于掌:运转在手掌上,比喻称王天下很容易办到。 (37)“《诗》云”句:见于《诗经·大雅·思齐》,意思是给妻子做好榜样,推及兄弟,以此德行来治理国家。刑:同“型”,这里作动词用,指以身作则,为他人示范。寡妻:国君的正妻。 御:治理。 家邦:国家。 38)大过:大大超过。 (39)权:秤锤,这里作动词用,指用秤称重。 (40)度(duó):用尺量。 (41)度(duó):衡量,揣度。 (42)抑:选择连词,还是。构怨:结仇。 (43)肥甘:肥美香甜的食物。 (44)轻暖:轻柔暖和的衣裘。 (45)便(pián)嬖(bì):国王宠爱的近侍。 (46)辟:开辟,扩大。 (47)朝:使……称臣(或朝见)。 (48)莅(lì):居高临下,引申为统治。中国:指中原地带。 (49)抚:安抚,使……归顺。 四夷:四方的少数民族。 (50)若:如此。 (51)缘木而求鱼:爬到树上去捉鱼,比喻不可能达到目的。 (52)若是:如此。 甚:厉害。 (53)殆:不定副词,恐怕,大概。 有:同“又”。 (54)邹:与鲁相邻的小国,在今山东邹县。 楚:南方的大国。 (55)集:凑集。 (56)盖:同“盍”,“何不”的合音。 反其本:回到根本上来,指回到王道仁政上来。 (57)发政施仁:发布政令,推行仁政。 (58)疾:憎恨。 (59)赴愬:前来申诉。 (60)惛:同“昏”,思想昏乱不清。 (61)恒产:用以维持生活的固定的产业。 恒心:安居守分之心。 (62)若:至于。 (63)放辟邪侈:“放”和“侈”同义,都是纵逸放荡的意思。“辟”和“邪”同义,都是行为不轨的意思。 (64)罔民:张开罗网陷害百姓。 罔,同“网”,用作动词。 (65)制:规定。 (66)畜:同“蓄”,养活,抚育。妻子;妻子儿女。 (67)乐岁:丰收的年头。 (68)凶年:饥荒的年头。 (69)驱:督促,驱使。之:往,到。 (70)轻:容易。 (71)赡(shàn):足,及。 (72)奚:何。暇:空闲时间。 (73)盍:何不。 (74)五亩之宅:五亩大的住宅。传说古代一个男丁可以分到五亩土地建筑住宅。古时五亩合现在一亩二分多。 (75)衣:穿。 帛:丝织品。 (76)豚(tún):小猪。彘(zhì):大猪。 (77)百亩之田:传说古代实行井田制,每个男丁可以分到土地一百亩。 (78)谨:重视,谨慎地对待。 庠(xiáng)序:古代学校的名称。周代叫庠,殷代叫序。 (79)申:反复教导。 (80)颁白者:头发半白半黑的老人。 颁,同“斑”。
庄子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市东北)人。曾为漆园吏,家境贫穷,而又轻视功名利禄。他学问渊博,熟悉各家学说,而倾心老子思想。主张自然无为,提倡齐万物、一死生,追求绝对的精神自由。他是战国中期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庄子》是庄子及其门人、后学所作的哲理性著作。今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自著,外、杂篇出于其门人、后学之手。其文善用寓言、重言、卮言说理,构思奇特,想象丰实,夸张大胆,意境雄阔,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激情澎湃,气势磅礴;语汇丰富,造语新奇,在先秦诸子中,艺术成就最高。
逍遥游(节选)
北冥有鱼(1),其名为鲲(2)。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3),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4),其翼若垂天之云(5)。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6);南冥者,天池也(7)。齐谐者(8),志怪者也(9);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10),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11),去以六月息者也(12)。”野马也(13),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14)?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15),亦若是则已矣(16)。且夫水之积也不厚(17),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18),则芥为之舟(19),置杯焉则胶(20),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21),而后乃今培风(22);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23),而后乃今将图南(24)。蜩与学鸠笑之曰(25):“我决起而飞(26),抢榆枋(27),时则不至(28),而控于地而已矣(29);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30)!”适莽苍者(31),三餐而反(32),腹犹果然(33);适百里者,宿舂粮(34);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35),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36),小年不及大年(37)。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38),惠蛄不知春秋(39),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40),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41),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42),众人匹之(43),不亦悲乎?
汤之问棘也是已(44):“穷发之北(45),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46),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47),绝云气(48),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49)。斥鴳笑之曰(50):‘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51),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辨也(52)。
故夫知效一官(53),行比一乡(54),德合一君(55),而征一国者(56),其自视也亦若此矣(57)。而宋荣子犹然笑之(58)。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59),举世非之而不加沮(60),定乎内外之分(61),辨乎荣辱之境(62),斯已矣(63);被其于世,未数数然也(64)。虽然,犹有未树也(65)。夫列子御风而行(66),泠然善也(67),旬有五日而后反(68);彼于致福者(69),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70)。若夫乘天地之正(71),而御六气之辩(72),以游无穷者(73),且恶乎待哉(74)!故曰:至人无己(75),神人无功(76),圣人无名(77).
[题解]
此文选自《庄子·内篇》,是《庄子》的首篇。篇题“逍遥游”概括了全篇的主旨,即人生在世应当抛却功名利禄和个人得失,泯灭一切善恶是非的界限,追求不受任何客观事物羁绊的无所待的绝对自由。
〔注释〕
(1)北冥:北海。 冥,同“溟”,海。 (2)鯤:本义是鱼卵,这里借为大鱼名。
(3)鹏:古“凤”字,此处用为大鸟名。 (4)怒而飞:鼓翅奋飞。怒,通“努”,振奋。(5)垂天之云:遮在天边的云彩。 垂,同“陲”,边际。 (6)海运:海水的运动。 徙:迁移。 (7)天池:天然形成的大池。 (8)齐谐:志怪书名。一说,志怪者的人名。 (9)志:记载。 (10)水击:击水。 (11)抟(tuán):展翅搏击。扶摇:从地面盘旋而上的狂风,又名飙。 (12)去:指飞去南海。 以:乘,靠。息:风。 (13)野马:指春日野外林泽中的雾气,蒸腾游动似奔跑的野马。 (14)其:通“岂”,难道。 正色:本色。 (15)其;代指大鹏。 (16)若是:像这样。 则已:而已。 (17)且夫:承接连词,表示进一层议论。 (18)覆:倒。 坳(ào):低洼的地方。 (19)芥:小草。 (20)焉:“于之”的合音。胶:粘住。 (21)斯:于是,就。 (22)而后乃今:然后才。 培风:凭风,乘风。培,通“凭”。 (23)夭阏(è):拦阻,阻挡。 (24)图南:图谋南飞。 (25)蜩(tiáo):蝉。 学鸠:斑鸠。 (26)决(xuè):急速的样子。 (27)枪:突过,掠过。 榆枋:榆树和檀树。 (28)时则:时或(有时可能)。 (29)控:投,落。 (30)奚以:何用,何必。 之:到……去。 为:句末语助词,表疑问。 (31)适:往,到。莽苍:指碧绿无际的近郊。 (32)反:同“返”。 (33)果然:饱的样子。 (34)宿(xiù)舂(chōng)粮:隔夜捣米准备粮食。 (35)之:此,指示代词。二虫:指蝉和学鸠。 (36)知:同“智”,才智。 (37)小年:寿命短。大年:寿命长。 (38)朝菌:一种朝生暮死的菌类。 晦: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朔:阴历每月初一。 (39)惠蛄(gū):即寒蝉,春生夏死,或夏生秋死。 (40)冥灵:大树名。一说大龟名。 (41)大椿:一种高大的落叶乔木。 (42)彭祖:传说中的长寿人物,姓篯名铿,帝尧之臣,活了八百岁。久:长寿。特闻:特别闻名。 (43)匹:比。 (44)汤:商汤,商朝开国国君。 棘:即夏革,商汤时大夫。 (45)穷发:北方不长草木的荒远之地。 发,指草木。 (46)修:长。 (47)羊角:一种旋风,因上旋状如羊角而得名。 (48)绝:超越。 (49)且:将要。 (50)斥鴳(yàn):小泽中的小雀。 斥,小泽。 (51)仞:周制八尺为一仞。 (52)辨;分别。 (53)知:同“智”。 效:胜任。 (54)行:德行,品行。 比:迎合,适合。 (55)合:符合。 (56)而:通“能”,能力。 征:取信。 (57)此:指斥鹤。 (58)宋荣子:即宋妍,战国中期宋国人,学说近于墨家和道家。 犹然:嗤笑的样子。 (59)举世:全社会。 誉:称赞。 加劝:更加奋勉。 (60)非:责难。 加沮:更加沮丧。 (61)定:拿准,确定。 内:自我。 外:他人,外物。 (62)辨:分辨得清。 荣辱之境:荣誉和屈辱的界限。 (63)斯已矣:如此而已。 (64)数数(shuò)然:急切的样子。 (65)未树:没有树立,指宋荣子还未树立至德,达到无功、无名的境界。 (66)列子:名御寇,郑国人,据说他曾遇风仙,习法术,能乘风而行。御风:乘风,驾风。 (67)泠然:轻妙的样子。 (68)旬有五日:十五天。旬:十天。 有:同“又”。 (69)致福:求福。 (70)待:依靠,凭借。指列子仍要凭借风才能飞行。 (71)若夫:至于。乘:驾驭;顺应。 天地之正:指天地万物正常的规律。 (72)六气:指阴、阳、风、雨、晦、明。 辩:通“变”。 (73)无穷:指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绝对自由境界。 (74)恶乎待:等待什么。 (75)至人:庄子理想中修养最完善的人。 无己:忘掉自身的一切。 (76)神人:修养出神入化的人。无功:无意于建立功业。 (77)圣人:道德智慧最高的人。 无名:不追求名声。
荀子
荀子(约前313?一前238?),名况,赵国人。曾历游齐、秦、楚诸国,在齐稷下学宫“三为祭酒”,晚年至楚,春申君用他为兰陵令,后蛰居于此,讲授著作至死。他是与孟子齐名的儒学大师。其学最大特征是以礼容法。他反对天命迷信,强调天人相分,“制天命而用之”,提倡性恶说。《荀子》是荀子及其门徒所作,今存32篇,大部分是荀子自著,少部分出自他的门徒。其文主要是专题论文,大都善于围绕题目或一定的中心,层层展开论述,结构严谨,说理透彻,风格沉着浑厚,语言简朴而有词彩,句法整练而富于气势。
劝学(节选)
君子曰(1):“学不可以已(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3);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4),輮以为轮(5),其曲中规(6),虽有槁暴(7),不复挺者(8),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9)。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10),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谿(11),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12),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13)。神莫大于化道(14),福莫长于无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15),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16),而闻者彰。假舆马者(17),非利足也(18),而致千里(19);假舟楫者(20),非能水也(21),而绝江河(22)。君子生非异也(23),善假于物也(24)。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25) 。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26),系之苇苕(27)。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28) ,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29),不扶而直;白沙在涅(30),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31),其渐之滫(32),君子不近,庶人不服(33)。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34),游必就士(35),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物类之起(36),必有所始(37);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肉腐出虫,鱼枯生蠧(38)。怠慢忘身(39),祸灾乃作。强自取柱(40),柔自取束(41)。邪秽在身,怨之所构(42)。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草木畴生(43),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44),林木茂而斧斤至焉(45),树成荫而众鸟息焉,醯酸而蜹聚焉(46)。故言有召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47),圣心备焉(48)。故不积跬步(49),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50),不能十步;驽马十驾(51),功在不舍(52)。锲而舍之(53),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54)。螾无爪牙之利(55),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56),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57),非蛇蟺之穴无可寄托者(58),用心躁也。是故无冥冥之志者(59),无昭昭之明(60);无惛惛之事者(61),无赫赫之功(62)。行衢道者不至(63)。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螣蛇无足而飞(64),鼫鼠五技而穷(65)。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66)故君子结于一也。
[题解]
此文是《荀子》的第一篇。它从学习的重要性、态度、内容、方法、目的等方面全面深刻地论述了有关学习的问题,反映了荀派儒学对教育的一套系统看法。
〔注释〕
(1)君子:有学问、有道德、有地位的人,常与“小人”相对。 (2)已:停止,废弃。 (3)青取句:靛青这种染料是从蓝草中提取出来的,却比蓝草更青。句中前一个“青”字指靛青,是一种深蓝色染料;后一个“青”字是形容词。蓝:蓝草,也叫蓼蓝,叶可制染料。 (4)中(zhòng)绳:符合木匠取直时墨线的要求。 (5)輮(r6u):同“煣”,用火烘烤使木材弯曲。 轮:车轮。 (6)规:木匠测圆的工具。 (7)有:同“又”。 槁:枯。 暴:同“曝”,晒。 (8)挺:伸直。 (9)金:指金属制的刀剑等。 砺:磨刀石。 (10)参:检验。省(xǐng):反省。 (11)谿(xī):同“溪”,山间的河沟,这里指山谷。 (12)干越:泛指我国南方民族。 干:小国名,为吴国所灭,后称吴为干。 夷貉(mò):泛指我国东北方民族。夷,古代东方民族。貉,古代北方部族。子:婴儿。 (13)“诗曰”句:见《诗经·小雅·小明》。嗟尔:感叹词。无恒:不要常常。 安息:贪图安逸。 靖:安静。 共:同“恭”,恭敬谨慎。 尔位:你们的职位。 好(hào):爱好,崇尚。 是:此。 神:天神。介:保佑。 景:大。 (14)神:指高度的学问和道德修养。化道:指受到道的感化熏陶。 (15)跂(qì):踮起脚后跟。 (16)疾:快,速,这里引申为响亮、宏壮。 (17)假:凭借,利用。 舆马:车马。 (18)利足:指脚步便利快捷。 (19)致:达到。 (20)檝(jí):同“楫”,船桨。 (21)能水:善于游泳。 (22)绝:横渡。 (23)生:即“性”,生性,天性。 (24)善假于物:善于利用外物。 (25)蒙鸠:即鹪鹩,俗称巧妇鸟,善于筑巢。 (26)发:毛发。 (27)苇苕(tiáo):芦苇的嫩条。 (28)射(yè)干:多年生草本植物,生于高地,根可入药。 (29)蓬:蓬草,茎长一尺多。 麻:大麻,茎长而直。 (30)涅:黑泥。 (31)兰槐:香草名,其苗为兰槐,根为芷(zhǐ)。 (32)其:若,倘使。渐:浸泡。 滫(xiū):臭水。 (33)服:佩戴。 (34)居必择乡:居住必定选择风俗纯正的乡里。 (35)游:交游。 就:接近,亲附。 士:有学问、有道德的贤士。 (36)物类之起:不同类的事物的形成。 (37)始:根源。 (38)蠹(dù):蛀虫。 (39)怠慢:怠惰轻浮。 忘身:忘乎所以,失去检点。 (40)强自取柱:强硬的东西容易导致断折。 柱,通“祝”,作断解。 (41)束:约束。 (42)构:积,集中。 (43)畴生:丛生。 畴,通“稠”;一说同“俦”,同类。 (44)质:箭靶。的:靶心。张:设立,张开。 (45)斤:斧的一种。 (46)醯(xī):醋。 蚋(ruì):一种蚊虫。 (47)神明:高度的智慧。 (48)圣心:圣人的思想或境界。 (49)蹞(kuǐ):即“跬”,半步。 (50)骐骥:千里马。 (51)驽(nǔ)马:劣马。驾:马一天的行程。 (52)舍:舍弃,停止。 (53)楔(qiè):用刀子刻。 (54)镂(1òu):雕刻。 (55)螾:同“蚓”,蚯蚓。 (56)黄泉:地下的泉水。 (57)跪:蟹腿。 螯(áo):蟹的第一对像钳子的脚。 (58)蟺:同“鳝”。 (59)冥冥:昏暗不明,这里形容用心专一。 (60)昭昭:明亮,指智慧。 (61)惛惛:形容埋头苦干。 (62)赫赫:显著。 (63)衢(qú)道:四通八达的大路,这里指歧路。 (64)螣(téng)蛇:传说中能兴云驾雾的龙。 (65)鼫(shí)鼠:头像兔子,有黑、白、褐等色,专食农作物。五技而穷:相传鼫鼠能飞不能上屋,能爬树不能爬到树顶,能游不能渡谷,能挖洞不能掩身,能走不能先人。穷:困乏不通,走投无路。 (66)“诗曰”句:见《诗经·曹风·鳲鸠》。尸鸠:布谷鸟。据说尸鸠哺育七只小鸟,早上从上而下,傍晚从下而上,平均如一,这里用来比喻淑人君子对学习专心一志。 淑人:心地善良的人。 仪:仪表举止。 心如结:形容用心坚固专一如打结一样。
韩非子
韩非(前280?一前233),韩国公子。曾师荀况,学成归韩,不为韩王用,遂发愤著书十余万言,阐明法治思想。后入秦,被李斯等人陷害,死于狱中。他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融合并发展前人之说,建立了以法为本,法、术、势三者融为一体的极权主义的法制学说体系。他鼓吹君权至上,主张因时变法,实行中央专制集权,反对儒家的仁义礼制。《韩非子》是他创作的一部政治哲学文集,今存55篇,少数篇章为后人窜入。其文多是说理文,逻辑严密,分析透彻,剖析周详,笔锋犀利峻峭,气势咄咄逼人。寓言故事的大量运用,更使其文显得生动形象,含意深刻,耐人寻味。
五蠧(1)(节选)
上古之世(2),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3)。有圣人作(4),构木为巢(5),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6),号之曰有巢氏(7)。民食果蓏蚌蛤(8),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9),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10),以化腥臊,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11)。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鲧、禹决凟(12)。近古之世,桀、纣暴乱(13),而汤、武征伐(14)。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15),必为鲧、禹笑矣;有决凟于殷、周之世者, 必为汤、武笑矣。然则今有美尧、舜、汤、武、禹之道于当今之世者(16),必为新圣笑矣(17)。是以圣人不期脩古(18),不法常可(19),论世之事,因为之备(20)。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21),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22),冀复得兔(23),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古者丈夫不耕(24),草木之实足食也;妇人不织,禽兽之皮足衣也。不事力而养足(25),人民少而财有余,故民不争。是以厚赏不行,重罚不用,而民自治(26)。今人有五子不为多,子又有五子,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孙(27)。是以人民众而货财寡,事力劳而供养薄,故民争。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28)。
尧之王天下也,茅茨不翦(29),采椽不斫(30),粝粢之食(31),藜藿之羹(32),冬曰麑裘(33),夏曰葛衣(34),虽监门之服养(35), 不亏于此矣(36)。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臿(37),以为民先,股无完胈(38),胫不生毛(39),虽臣虏之劳(40),不苦于此矣。以是言之,夫古之让天子者,是去监门之养而离臣虏之劳也,故传天下而不足多也(41)。今之县令,一日身死,子孙累世絜驾(42),故人重之。是以人之于让也,轻辞古之天子,难去今之县令者,薄厚之实异也。夫山居而谷汲者(43),膢腊而相遗以水(44);泽居苦水者(45),买庸而决窦(46)。故饥岁之春,幼弟不饷(47);穰岁之秋(48),疏客必食(49)。非疏骨肉,爱过也,多少之实异也。是以古之易财(50),非仁也,财多也;今之争夺,非鄙也,财寡也。轻辞天子,非高也,势薄也;争土橐(51),非下也,权重也。故圣人议多少、论厚薄为之政。故罚薄不为慈,诛严不为戾(52),称俗而行也(53)。故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54)。
古者,文王处丰、镐之间(55),地方百里, 行仁义而怀西戎(56),遂王天下。徐偃王处汉东(57),地方五百里,行仁义,割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国。荆文王恐其害己也(58),举兵伐徐,遂灭之。故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当舜之时,有苗不服(59),禹将伐之。舜曰:“不可!上德不厚而行武(60),非道也。”乃修教三年,执干戚舞(61),有苗乃服。共工之战(62),铁銛矩者及乎敌(63),铠甲不坚者伤乎体。是干戚用于古,不用于今也。故曰:事异则备变。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齐将攻鲁,鲁使子贡说之(64)。齐人曰:“子言非不辩也(65),吾所欲者土地也,非斯言所谓也。”遂举兵伐鲁,去门十里以为界(66)。故偃王仁义而徐亡,子贡辩智而鲁削。以是言之,夫仁义辩智(67),非所以持国也(68)。去偃王之仁(69),息子贡之智(70),循徐、鲁之力(71),使敌万乘(72),则齐荆之欲(73),不得行于二国矣(74)。
[题解]
此文节选自《韩非子·五蠧》,集中体现了韩非“不法常可”、“因时变化”的历史进化思想。
〔注释〕
(1)五蠧(dù):五种蛀虫,文中比喻当时社会上的五种人,即“学者”(儒家)、“言谈者”(纵横家)、“带剑者”(游侠)、“患御者”(近侍奸臣)、“商工之民”。 (2)上古:远古,指下文所说的有巢氏和燧人氏时代。文中韩非把历史分为上古、中古、近古和当今四个不同时代。 (3)胜:经得起。 (4)作:起来,出现。 (5)构:架。 (6)王(wàng):用作动词,称王,统治。 (7)有巢氏:传说中巢居的发明者。 (8)蓏(luǒ):草本植物的果实。蚌蛤(gé):泛指贝类动物。 (9)腥臊(sāo):指生肉的气味。恶臭(xìu):难受的气味。 (10)钻燧(suì)取火:即钻木取火,一种原始的取火方法。燧,取火所用的木材。 (11)燧人氏:传说中钻木取火的发明者。 (12)鲧(gǔn)、禹:传说中两位治水的英雄,禹是鲧的儿子,后来成为夏朝的开国君主。决渎(dú):疏通河道。 渎,小沟,这里指江河。 (13)桀、纣:夏桀和商纣,夏、商两代的亡国之君,传说他们暴虐无道,胡作非为。 (14)汤、武征伐:指商汤征伐夏桀,周武王征伐商纣。商汤、周武王是商朝和周朝的开国国君。 (15)夏后氏:指夏朝。后,君王。 (16)美:称赞,歌颂。 禹:按历史先后次序应在尧、舜后,汤、武前。 (17)新圣:新出现的当代圣人。 (18)期:期望。脩:同“修”,修治,习治。 (19)法:效法,取法。 常可:陈规旧例。 (20)因:依循,根据。为之:替它。之,代指当世之事。备:作准备,指筹划办法,采取措施。 (21)株:断树根。 (22)释:放下。 耒:翻土的农具。 (23)冀:希望。 (24)丈夫:成年男子。 (25)不事力:不从事费力的耕织劳动。 养足:衣食等供养充足。 (26)自治:自然安定无事。 (27)大父:祖父。 (28)倍赏累罚:加倍赏赐,加重刑罚。 (29)茅茨:茅草覆盖的屋顶。 翦:修剪。 (30)采椽(chuán):栎木做的房椽。 采:栎木。 斫(zhuó):砍削加工。 (31)粝(lì):粗米。 粢(zí):谷类的总名,也专指稷。 (32)藜(lí):一种野菜。 藿(huò):豆叶。 羹;菜汤。 (33)麑(ní):幼鹿。裘:皮衣。 (34)葛:麻布。 (35)监门:看守里门的人。 服养:衣服和食物。 (36)亏:减少,损。 (37)身:亲自。 耒臿(chā):都是掘土的工具。 (38)股:大腿。 胈(bá):腿上细毛,一说腿上肌肉。 (39)胫(jìng):小腿。 (40)臣虏:奴隶。 臣,男奴隶。 虏,俘虏。奴隶制时代常用俘虏充当奴隶。 (41)传天下:把天子之位禅让给别人。 多:称赞,推重。 (42)累世絜(xié)驾:几代都有马车坐,意思是长享富贵。絜驾,系马套车。 (43)山居:在山上居住。谷汲:到山谷里取水。 (44)膢(lóu):楚俗二月祭祀饮食之神的节日。腊:十二月祭祀百神的节日。 遗(weì):赠送。 (45)泽居:在低洼水泽地区居住。 苦水:苦于水涝。 46)买庸:雇用佣工。庸,同“佣”。 决窦:开通水道。窦,通“渎”。 (47)饥岁:荒年。 幼弟:小弟。 饷:供给食物,用食物款待。 (48)穰(ráng)岁:丰年。 (49)疏客:关系疏远的过路人。 食(sì):用作动词,给……吃。 (50)易财:看轻财物。 (51)土橐:即仕托,指做官或投靠诸侯、卿大夫。 土,应作“士”,“士”与“仕”通,指当官。橐,通“托”,指依附诸侯或卿大夫。 (52)诛严:责罚严厉。 戾(lì):暴虐。 (53)称(chèn)俗而行:适应风俗而行事。 (54)备:政治设施。 (55)文王:周文王,武王的父亲,这里实际上也兼指武王。丰:地名,在今陕西省户县东,文王自岐山迁到丰。镐(hào):地名,在今陕西省长安县西南,武王从丰迁到镐。 (56)怀:使……归附。 西戎:周代我国西北边境的一个少数民族。 (57)徐偃王:传说是周穆王时徐国国君。下文所说的楚文王,晚于周穆王约300年,韩非此处引事有误。汉东:汉水东面。 (58)荆:即楚。 (59)有苗:传说虞舜时代居住在长江流域一带的少数民族。 (60)上德:崇尚德化。 上,同“尚”。 行武:用武。 (61)执干戚舞:手拿武器跳舞娱乐,表示不再打仗。 干,盾。 戚,斧。 (62)共工:传说中古代氏族的称号,一说为部族首领的名字,也有传说说是水神。 (63)铁銛(xiān):铁箭,类似今天的标枪。 矩:通“矩”,长。 (64)子贡: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孔子弟子。 说:游说,劝说。 (65)辩:说话漂亮,有口才。 (66)去:距离。 门:鲁国都城的城门。 (67)辩智:有口才和智慧。 (68)持国:治理国家。 (69去:放弃。 偃王:徐偃王。 (70)息:废止。 智:辩智。 (71)循:依靠;发展。 (72)敌:抵挡。 万乘(shèng):指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 (73)欲:野心。 (74)二国:指徐、鲁。
五、楚辞
屈原
屈原(前343?—前278?),名平,字原,又名正则,字灵均。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县)人,楚王宗室。曾为楚怀王左徒,后为同僚上官大夫所谗,被疏远为三闾大夫。怀王时曾流放汉北。顷襄王时被流放江南。流亡中,他仍心系祖国安危,哀叹民生多艰,写下了大量的诗篇。顷襄王21年(前278)秦兵攻破郢都,绝望中投汨罗江殉国。他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诗人,骚体诗的开创者,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表现了他的美政理想、强烈的抗争性格和百折不挠的爱国精神。其作品大量运用神话传说和比喻、象征,构思奇特,想象丰富,文辞富艳,句式参差不齐、活泼自由,语句长短不拘。西汉末刘向辑集屈原、宋玉的作品及汉代一些骚体作品为《楚辞》,已佚。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是现存最早的楚辞注本。
离骚(1)(节选)
女嬃之婵媛兮(1),申申其詈予(2)。曰:“鲧婞直以亡身兮(3),终然殀乎羽之野(4)。汝何博謇而好脩兮(5)。纷独有此姱节(6)?薋菉葹以盈室兮(7),判独离而不服(8)。众不可户说兮(9),孰云察余之中情(10)?世并举而好朋兮(11),夫何茕独而不予听(12)?”
依前圣以节中兮(13),喟凭心而历兹(14)。济沅湘以南征兮(15),就重华而陈词(16):“启《九辩》与《九歌》兮(17),夏康娱以自纵(18);不顾难以图后兮(19),五子用失乎家巷(20)。羿淫游以佚畋兮(21),又好射夫封狐(22);固乱流其鲜终兮(23),浞又贪夫厥家(24)。浇身被服强圉兮(25),纵欲而不忍(26);日康娱而自忘兮(27),厥首用夫颠陨(28)。夏桀之常违兮(29),乃遂焉而逢殃(30)。后辛之菹醢兮(31),殷宗用之不长(32)。汤禹俨而祗敬兮(33),周论道而莫差(34)。举贤而授能兮(35),循绳墨而不颇(36)。皇天无私阿兮(37),揽民德焉错辅(38)。夫维圣哲以茂行兮(39),苟得用此下土(40)。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41)。夫孰非义而可用兮,孰非善而可服(42)?阽余身而危死兮(43),览余初其犹未悔。不量凿而正枘兮(44),固前脩以菹醢(45)。”曾歔欷余郁邑兮(46),哀朕时之不当(47); 揽茹蕙以掩涕兮(48),霑余襟之浪浪(49)。
跪敷衽以陈词兮(50),耿吾既得此中正(51)。驷玉虬以乘鷖兮(52),溘埃风余上征(53)。朝发轫于苍梧兮(54),夕余至乎县圃(55)。欲少留此灵琐兮(56),日忽忽其将暮(57)。吾令羲和弭节兮(58),望崦嵫而勿迫(59)。路曼曼其脩远兮(60),吾将上下而求索(61)。饮余马于咸池兮(62),总余辔乎扶桑(63)。折若木以拂日兮(64),聊逍遥以相羊(65)。前望舒使先驱兮(66),后飞廉使奔属(67)。鸾皇为余先戒兮(68),雷师告余以未具(69)。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飘风屯其相离兮(70),帅云霓而来御(71)。纷总总其离合兮(72),斑陆离其上下(73)。吾令帝阍开关兮(74),倚阊阖而望予(75)。时暧暧其将罢兮(76),结幽兰而延伫(77)。世溷浊而不分兮(78),好蔽美而嫉妒。
朝吾将济于白水兮(79),登阆风而緤马(80)。忽反顾以流涕兮,哀高丘之无女(81)。溘吾游此春宫兮(82),折琼枝以继佩(83)。及荣华之未落兮(84),相下女之可诒(85)。吾令丰隆乘云兮(86),求宓妃之所在(87)。解佩纕以结言兮(88),吾令蹇脩以为理(89)。纷总总其离合兮,忽纬繣其难迁(90)。夕归次于穷石兮(91),朝濯发乎洧盘(92)。保厥美以骄傲兮(93),日康娱以淫游。虽信美而无礼兮,来违弃而改求(94)。览相观于四极兮(95),周流乎天余乃下(96)。望瑶台之偃蹇兮(97),见有娀之佚女(98)。吾令鸩为媒兮(99),鸩告余以不好。雄鸠之鸣逝兮(100),余犹恶其佻巧(101)。心犹豫而狐疑兮,欲自适而不可(102)。凤皇既受诒兮(103),恐高辛之先我(104)。欲远集而无所止兮(105),聊浮游以逍遥(106)。及少康之未家兮(107),留有虞之二姚(108)。理弱而媒拙兮(109),恐导言之不固(110)。世溷浊而嫉贤兮,好蔽美而称恶(111)。闺中既已邃远兮(112),哲王又不寤(113)。怀朕情而不发兮(114),余焉能忍与此终古(115)!
[题解]
此处节选的是《离骚》的第二部分,以女嬃詈原、陈辞于舜、上叩帝阍、历访神妃等情节,表现了诗人理想破灭的苦闷和不懈追求美政理想的执著。关于题目“离骚”二字的含义,目前众说纷纭。古人在刘安、司马迁“离忧”解释的基础上,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以班固为代表的“遭受忧患”说,一是以王逸为代表的“离别的忧愁”说。文学史大都采用班固说法。
〔注释〕
(1)女嬃(xǖ):旧说是屈原的姐姐,现代学者歧见迭出,或以为屈原的侍妾,或以为屈原的恋人等等,以把她视为比屈原年长的女性为妥。婵媛:关切挂心的样子。一说因恐惧而呼吸急促的样子。 (2)申申:反反复复。 詈(lì):责备。 (3)鲧(gǔn):尧臣,夏禹的父亲,传说中为民治水而被天帝杀死的英雄。 婞(xìng)直:刚直。 亡身:忘身,不顾自身安危。一说身亡。 (4)终然:终于。 殀(yāo):早死。 羽:羽山,神话中的地名,传说在东海之滨,一说在北极之阴。 (5)博謇:过分的忠言直谏,一说博学多闻而忠言直谏。 (6)姱节:美好的节操。 (7)薋(zī):草多的样子,这里用作动词,堆积。 菉(lù)葹(shī):即王刍和苍耳,都是恶草名。 (8)判:分别,区别,分清界限的样子。 服:佩用。 (9)众:众人,一般人。 户说:挨家挨户地解说。 (10)云:助词,无义。余:咱们。 (11)世:指世俗之人。并举:互相抬举。 好朋:喜好结成朋党。 (12)茕独:孤独。 不予听:不听我的劝告。 (13)节中:节制自己而归于中正之道。一说“折中”。 节,节度,节制。 中,中正之道。 (14)喟(kuì):叹息。 凭心:愤懑的心情。 历兹:至此。 (15)济:渡。 沅湘:沅水和湘水,皆在今湖南省境内。南征:南行。 (16)重(chóng虫)华:舜名,相传舜死后葬九疑山,在沅水、湘水之南。陈词:陈说言辞。 (17)启:夏启,禹的儿子,夏朝的君主。《九辩》、《九歌》:都是乐章名,据神话传说,它们本来都是天帝的乐章,启上天偷来,用于人间。 (18)夏:指夏启。康娱:沉溺于安逸享乐。 自纵:放纵自己。 (19)顾:念,考虑。 难:祸难。 图后:为今后作长远打算. (20)五子:即“五观”,又作“武观”,夏启的幼子,曾据西河之地作乱。一说“五子”为太康的五个儿子因太康在外游乐,有穷国君羿夺取其政权,五子也失去了国家。用:因而。失:衍字。 家巷:即内讧。巷,借为“哄”,战争。 (21)羿:后羿,相传为夏初有穷国的君主。 淫:过度。佚:放纵,无节制。 畋:打猎。 (22)封狐:大狐,这里泛指大兽。 (23)乱流:淫乱之辈。 鲜终:很少有好结果。 (24)浞(zhuó):寒浞,相传为后羿之相,他串通后羿家臣逢蒙杀死后羿,并强占了后羿之妻。厥:其。家:妻室。 (25)浇(ào):寒浞的儿子。被服:披服,穿戴,此处引申为自负和仗恃。强圉:刚强有力。 (26)不忍:不能节制。 (27)日:整天,天天。自忘:忘掉自身的危险。 (28)厥首:其头,指浇的头。颠陨:坠落,掉下来,指浇终被少康诛杀。 (29)常违:经常违背正道。一说是“违常”的倒文。 (30)乃遂焉:于是就。一说“遂”为安的意思,“遂焉”即“安于此(指违常)”。逢殃:遭到祸殃,指夏桀被汤流放南巢而灭夏。 (31)后辛:殷纣王,名辛。 菹(zū)醢(hǎi):酸菜和肉酱,这里指把人剁成肉酱,是古代的一种酷刑。 (32)殷宗:殷商的宗祀。 用而:因而。 (33)汤:商汤,商朝的建立者,历史上著名的明君。 禹:夏禹。 俨:庄重,严肃。 祗(zhī)敬:恭敬。 (34)周:指周文王、周武王、周公。论道:讲论治国正道。莫差:没有差错。 (35)举贤:推举选拔贤才。授能:把政事交给有才能的人。 (36)循绳墨:遵循法度。不颇:不偏。 (37)私阿:偏私,偏袒。 (38)错辅:辅助。错,通“措”,措置,安排。 (39)维:只有。 茂行:高尚的德行。 (40)苟得:才能够。 用:享有。下上:天下。 (41)相观:观察。 民之计极:百姓思考问题得准则。 (42)服:同“用”,享有。 (43)阽(diàn):濒临危险。 危死:危险死亡。 (44)不量凿而正枘:比喻不苟合取容的处世方法和作风。 凿,木工在器物上所凿的孔。枘(ruì),木楔。 (45)前脩:前代贤人。 (46)曾:屡屡不断。歔(xū)欷(xī):哀泣声。郁邑:忧闷悲伤。 (47)时之不当:不逢时。 当,遇,逢。 (48)茹:柔软的香草。 (49)沾:沾湿。 浪浪:泪流不止的样子。 (50)敷:铺开。 襟:衣襟。 (51)耿:光明。 既得:已经得到。 中正:中正之道,指治国和做人的正确道路。 (52)驷:原指四匹马拉的车子,此用作动词,意为驾驶。玉虬(qiú):无角的白龙。鷖(yī):五彩鸟,凤凰的一种。 (53)溘(kè):迅疾的样子。 埃风:挟杂尘埃的大风。上征:向天飞去。 (54)发轫:发端,起程。 轫,车轮前制动的木头。苍梧:即九疑山,在今湖南省宁远县东南,传说舜葬于此。 (55)县圃:即悬圃,神话中的山名,在昆仑山中层。 (56)少留:稍稍停留。 灵琐:神灵居住的地方。琐,宫门上雕刻的连琐花纹,借指宫门。 (57)忽忽:迅疾,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58)羲和:神话中用六龙为太阳神驾车的御者。弭(mǐ)节:止鞭,此处为停鞭慢行不要让时间过得太快的意思。节,鞭子。 (59)崦(yān)嵫(zī):神话中日落的山名。迫:靠近。 (60)曼曼:遥远的样子。脩远:长远。 (61)上下:天上人间。求索:寻求,探索。 (62)咸池:神话中太阳沐浴的水池。 (63)总:系结。扶桑:神话中的树名,传说太阳每天从这里升起。 (64)若木:神话中的树名,长在西方日落处。 拂:遮挡。 (65)聊:暂且。 逍遥:优游自得的样子。 相羊:同“倘佯”,自由自在地徘徊。 (66)望舒:传说为月亮驾车的神。 (67)飞廉:神话中的风神,又叫风伯。 奔属:跟随后面奔走。 (68)鸾:凤一类的鸟。皇:同“凰”。先戒:先行戒备。 (69)雷师:雷神。未具:行装没有准备齐全。 (70)飘风:回旋的风。屯:聚合。离:通“丽”,附丽,附着。 (71)帅:带领。霓:彩虹。御:同“迓”(yà),迎接。 (72)总总:聚集很多的样子。离合:形容云霓忽散忽聚的状态。 (73)斑:斑斓,五光十色。 陆离:参差错综的样子。 (74)帝阍(hūn):为天帝守门的神。 阍,守门者。开关:打开门闩。 (75)阊(chāng)阖(hé):天门。 (76)暧(ài)暧:昏暗的样子。罢:极,尽,指一天过完。 (77)延伫:长久地站立等待。 (78)溷浊:同“浑浊”。不分:指不分贤愚、善恶、是非。 (79)白水:神话中水名,源出昆仑山。 (80)阆(làng)风:神话中山名,在昆仑山顶。 緤(xiè):拴。 (81)高丘:山名,在阆风山上,一说在楚国。女:神女,隐喻志同道合的人。 (82)春宫:神话中东方青帝所居的宫殿。 (83)琼枝:玉树枝。继佩:增补佩饰。 (84)及:趁。荣华:琼枝的花朵 ,草本植物开的花叫荣,木本植物开的花叫华。 (85)相:看。下女:下界美女,指下文所说的宓妃、简狄和有虞二姚。诒(yí):通“贻”,赠送。 (86)丰隆:云神,一说雷神。 (87)宓(fú)妃:相传为伏羲氏的女儿,溺死于洛水,遂为洛水女神。宓:同“伏”。 (88)佩纕(xiāng):佩带。 结言:订结婚约。 (89)蹇脩:传说为伏羲的臣子。理:媒人。 (90)纬繣(huà):乖戾,指宓妃的性格。难迁:难以迁就,一说是意志难以转移。 (91)次:止宿。穷石:神话中山名。 (92)濯(zhuó)发:洗发。洧(wěi)盘:神话中水名,出崦嵫山。 (93)保:仗恃。厥美:她的美丽。 (94)来:呼语,一说作“乃”解。 违弃:离弃,放弃。改求:改求别的女子。 (95)览相观:都是观看的意思,三个动词连用。四极:四方极远的地方。(96)周流:周游。 下:下降到人间。 (97)瑶台:美玉所建的台。 偃蹇 :高耸的样子. (98)有娀(sōng):传说中古代一个部落名。相传有娀氏有二女,住在高台上,长女简狄后来嫁帝喾,生下商的始祖契。佚女:美女。 (99)鸩(zhèn):鸟名,羽有毒。 (100)鸠:鸟名,斑鸠。鸣逝:一边叫一边飞去。 (101)恶:厌恶。 佻巧:轻佻而言语花巧不实。 (102)自适:亲自前往。 (103)凤皇:神鸟,文中担当媒人,受诗人之托,一说受高辛氏之托。受诒:接受聘礼。 (104)高辛:高辛氏,即帝喾。 (105)远集:想到远方去栖息。 集,栖息。 所止:停留的地方。 (106)聊:暂且。浮游:飘荡漫游。 (107)少康:夏代中兴之君。传说浇杀其父夏后相,他逃奔有虞。有虞国君将两个女儿嫁给他。后来他灭浇,恢复了夏。 未家:尚未婚娶成家。 (108)有虞:国名,舜的后代,姓姚。 二姚:有虞国的两位公主。 (109)理:提亲人。 媒:媒人。 (110)导言:媒人撮合的言辞。 不固:无力。 (111)称恶:称扬荐举邪恶之人。 (112)闺中:女子所居之处。 邃远:深远。 (113)哲王:明智的君主。这里指楚怀王。 寤:醒悟。 (114)发:抒发。 (115)焉能:怎能。此:指“蔽美称恶”的浑浊环境。终古:永远,永久。
国殇(1)
操吴戈兮被犀甲(2),车错毂兮短兵接(3)。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4)。凌余阵兮躐余行(5),左驂殪兮右刃伤(6)。霾两轮兮絷四马(7),援玉枹兮击鸣鼓(8)。天时坠兮威灵怒(9),严杀尽兮弃原野(10)。出不入兮往不反(11),平原忽兮路超远(12)。带长剑兮挟秦弓(13),首身离兮心不惩(14)。诚既勇兮又以武(15),终刚强兮不可凌(16)。身既死兮神以灵(17),子魂魄兮为鬼雄(18)!
[题解]
此诗选自《九歌》,是祭祀为国捐躯的将士的,热情歌颂了他们勇敢战斗、慷慨赴死的壮烈精神和英雄气概。
〔注释〕
(1)国殇:指为国牺牲的将士。 (2)操:持,拿。 吴戈:吴地所制造的戈,以锋利著称。戈,一种兵器,即平头戟。被:同“披”。犀甲:犀牛皮做制的铠甲。 (3)错:交错。 毂(gǔ):车轮中间用以贯轴的圆孔,这里泛指车轮。短兵接:短兵相接,指用刀剑一类短兵器的厮杀。 (4)矢:箭。 交坠:交相坠落。 士:战士。 (5)凌:侵犯。 躐(liè):践踏。 余行(háng):我军(指楚军)的行列。 (6)左驂(cān):在左侧驾车的马。古代四匹马拉的车子,中间两匹叫服,两旁两匹叫骖。殪(yì):死,被杀死。右:右骖。 刃伤:被兵刃所伤。 (7)霾:同“埋”。 絷(zhí):绊;一说栓住,指主帅缚马埋轮,使车不能后退,以示要决一死战。 (8)援:拿起。 玉枹(fú):用玉装饰的鼓槌。 鸣鼓:响亮的战鼓。 (9)天时坠:天象阴沉昏暗,像要坠塌一般。 威灵怒:鬼神震怒。 (10)严杀:激烈的拼杀。 尽:全,指战士全部被杀。 弃:指尸体被弃置。 (11)出不入、往不反:都是一去不反的意思,表示战士必死的决心。 (12)忽:迅疾的样子,写战士在平原上出击迅速;一说指旷野渺茫萧索。 (13)秦弓:秦地所产的弓,以强劲著称。 (14)离:分离。 惩:悔恨。 (15)诚:确实。 (16)终:始终。 (17)神以灵:英灵不泯,精神不灭。 (18)子:为国牺牲的将士。 鬼雄:鬼中豪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