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教研室始建于1932年,迄今已有90年历史。原无锡国专教务长、代校长、古典文学专家冯振教授长期在该学科任教,直至去世。谭丕谟、吴世昌、逯钦立等古代文学大家也相继在此担任过教职,从而奠定了本学科深厚的学术积累和优良的治学传统。1979年开始招收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研究生,1981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1年获中国古典文献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被教育部批准与南京大学联合招收博士生。2006年1月获批中国古代文学二级学科博士点,是我校最早获批的博士点之一。2012年依托古代文学博士点获批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8年以古代文学学科为主体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教师团队获批教育部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本教研室现有教师15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4人、讲师2人、师资博士后1人,具有博士学位者14人,占学科人数的93.3%。学科带头人胡大雷教授是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广西八桂特聘专家、教育部“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首席专家、广西壮族自治区终身教授。现有八桂特聘专家3人、漓江学者1人、广西高校卓越学者1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10人。中国古代文学团队是广西首批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和创新人才培养团队,古代文学课程是广西一流课程。
该学科在中古诗体研究、先秦汉魏六朝典籍研究、骈文研究、唐宋诗体及诗法研究、戏曲文献研究、石刻研究、桂学及广西文学史研究、乐府学研究、近代报刊文学研究等领域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在学术界具有重要影响。具体见以下中国古代文学教研室代表性科研项目列表与代表性著作列表(按时间先后排序)及代表性获奖成果(按获奖等次与时间先后排序),各教师具体业绩详见教师个人简介。
中国古代文学教研室代表性科研项目 | ||||
项目名称 | 项目编号 | 项目来源 | 项目类别 | 立项年份 |
桂学研究 | 12&ZD164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 重大招标项目 | 2012 |
历代骈文研究文献集成 | 15ZDB068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 重大招标项目 | 2015 |
《文选》分类研究 | 01BZW015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 一般项目 | 2001 |
玄言诗派研究 | 04BZW017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 一般项目 | 2004 |
骈文学史研究 | 05BZW034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 一般项目 | 2005 |
《文选》成书考说 | 10XZW010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 西部项目 | 2010 |
中国古代骈文文论研究 | 10XZW023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 一般项目 | 2010 |
桂林石刻总集辑校 | 10FZS019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 后期资助 | 2010 |
《玉台新咏》编纂研究 | 11FZW023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 后期资助 | 2011 |
隋唐五代赋系年考证 | 11XZW006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 西部项目 | 2011 |
石刻文献与文学研究 | 14XZW001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 西部项目 | 2014 |
中国古代乐府学史研究 | 15XZW016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 西部项目 | 2015 |
中国古代诗法学史 | 15BZW084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 一般项目 | 2015 |
近代岭南报刊小说的整理与研究 | 17BZW018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 一般项目 | 2017 |
清代岭南地方诗总集研究 | 18BZW100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 一般项目 | 2018 |
《文选》五臣李善二家注论衡 | 19BZW061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 一般项目 | 2019 |
“言笔之辨”与文体学 | 19FZWB041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 后期资助 | 2019 |
清代地方词总集编纂研究 | 20BZW092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 一般项目 | 2020 |
先秦“立言”文化与文学 | 21FZWA002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 后期资助重点项目 | 2021 |
骈文在日本的受容与变容研究 | 22CWW010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 青年项目 | 2022 |
汉魏六朝诗歌传播与文学嬗变 | 10YJA751087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 一般项目 | 2010 |
清代粤西文学家族研究 | 11YJA751066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 一般项目 | 2011 |
通俗小说“有诗为证”的生成及其流变研究 | 12YJC751048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 青年基金项目 | 2012 |
中国经典诗文在朝鲜半岛的视觉化、生活化接受研究 | 21XJC751003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 青年基金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 | 2021 |
《四库全书总目》佛教与文学批评研究 | 22YJA751014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 一般项目 | 2022 |
骈文叙录 | 无编号 | 全国高校古籍整理项目 |
| 2015 |
近代岭南报刊小说研究 | 2016M590843 | 第59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 | 一等资助 | 2016 |
士林逃禅风气与十七世纪中国文学研究 | 2016M592615 | 第59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 | 二等资助 | 2016 |
广西文化史 | ZD2010002 | 广西人文社科规划项目 | 重大项目 | 2010 |
十九世纪东盟国家的儒教传播与东盟文学变迁研究 | 15BWW005 | 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 一般项目 | 2015 |
粤西儒宗郑献甫与晚清经学转型研究 | 18BZW001 | 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 一般项目 | 2018 |
明清佛教文学文献整理与研究 | 2021QGRW005 | “广西高等学校千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育计划”人文社科项目 |
| 2021 |
清代岭南词集研究 | 2021QGRW020 | “广西高等学校千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育计划”人文社科项目 |
| 2021 |
中国古代文学教研室代表性著作 | |||
署名 | 书名 | 出版社 | 出版年份 |
王德明 | 广西古代诗词史 | 我校出版社 | 2009 |
梁冬丽 | 话本小说与诗词关系研究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2013 |
孙艳庆 | 中古琅邪颜氏家族学术文化研究 | 齐鲁书社 | 2013 |
梁冬丽 | 通俗小说“有诗为证”的生成及流变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2015 |
王娟 | 况周颐词学文献研究 | 我校出版社 | 2015 |
胡大雷 | 粤西士人研究 | 广西人民出版社 | 2015 |
殷祝胜 | 唐代文士与粤西 | 我校出版社 | 2015 |
吴大顺 | 汉魏六朝诗歌传播研究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2017 |
王德明 | 广西古代文学思想史 | 我校出版社 | 2017 |
莫道才 | 骈文学探微 | 我校出版社 | 2017 |
刘敬 | 清初士林逃禅现象及其文学影响研究 | 人民出版社 | 2017 |
梁冬丽 | 古代小说与诗词 | 暨南大学出版社 | 2018 |
胡大雷 | 中古乐府广义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2018 |
梁冬丽 | 近代岭南报刊短篇小说初集 | 凤凰出版社 | 2019 |
吴大顺 | 音乐·媒介·诗体:汉魏六朝乐府论稿 | 我校出版社 | 2019 |
莫道才 | 骈文要籍选刊(主编136册) | 北京燕山出版社 | 2019 |
胡大雷 | 邺下风流与竹林风度:曹魏社会与文学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2020 |
刘汉忠 | 昭明文选论考 | 我校出版社 | 2020 |
王德明 | 中国古代诗法学史 | 我校出版社 | 2021 |
莫道才 | 穿越文学史的迷雾——唐宋文学考论 | 我校出版社 | 2021 |
莫道才 | 柳宗元研究新探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2021 |
莫道才 | 广西石刻 | 我校出版社 | 2021 |
莫道才 | 广西历代诗歌 | 我校出版社 | 2021 |
胡大雷 | 文体·文事·文学史——中古文体学研究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21 |
胡大雷 | 史学与中古文学 | 我校出版社 | 2021 |
吴大顺 | 两汉魏晋南北朝诗体形式的生成与流变研究 | 陕西人民出版社 | 2022 |
胡大雷 | 口辩·文事·笔书:“口笔之辨”与中古文学 | 武汉大学出版社 | 2022 |
中国古代文学教研室代表性获奖成果 | |||||
获奖者 | 成果名称 | 成果类别 | 获奖级别 | 获奖等级 | 获奖时间 |
胡大雷 | 六朝诗歌用典论——兼论“诗言志”与集体无意识 | 论文 | 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 三等奖 | 2020 |
王德明 | 广西古代诗词史 | 专著 | 广西第十一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一等奖 | 2010 |
杜海军 | 桂林石刻总集辑校 | 专著 | 广西第十三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一等奖 | 2014 |
杜海军 | 广西石刻总集輯校 | 专著 | 广西第十四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一等奖 | 2016 |
王德明 | 广西古代文学思想史 | 专著 | 广西第十五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一等奖 | 2018 |
胡大雷 | 古代“立言”研究 | 系列论文 | 广西第十五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一等奖 | 2018 |
莫道才 | 骈文通论 | 专著 | 1993–1996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二等奖 | 1997 |
韩晖 | 隋及初盛唐风研究 | 论文 | 广西第八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二等奖 | 2004 |
胡大雷 | 《文选》研究系列论文 | 系列论文 | 广西第十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二等奖 | 2008 |
杜海军 | 广西石刻研究 | 系列论文 | 广西第十二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二等奖 | 2012 |
莫道才 | 骈文文论:从辞章之论到气韵之说——论朱一新“潜气内转”说的内涵、来源与价值 | 论文 | 广西第十三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二等奖 | 2014 |
胡大雷 | 粤西士人研究 | 专著 | 广西第十四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二等奖 | 2016 |
刘汉忠 | 《文选》所录骈文名篇《六代论》之作者辨疑;《与嵇茂齐书》非吕安作辨及辨之方法问题 | 论文 | 广西第十五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二等奖 | 2018 |
吴大顺 | 汉魏六朝诗歌传播研究 | 系列论文 | 广西第十六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二等奖 | 2020 |
胡大雷 | 古代文体学研究 | 系列论文 | 广西第十六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二等奖 | 2020 |
王德明 | 中国古代诗法学史 | 专著 | 广西第十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二等奖 | 2022 |
胡大雷 | 中古文人集团 | 专著 | 广西第五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三等奖 | 1996 |
胡大雷 | 中国文言短篇小说史 | 专著 | 广西第五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三等奖 | 1996 |
胡大雷 | 玄言诗的魅力及魅力的失落 | 论文 | 广西第六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三等奖 | 2000 |
胡大雷 | 《文选》诗研究 | 专著 | 广西第七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三等奖 | 2002 |
胡大雷 | 传统文论的特质及当代化的理论思考 | 论文 | 广西第八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三等奖 | 2004 |
胡大雷 | 宫体诗研究 | 专著 | 广西第九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三等奖 | 2006 |
胡大雷 | 《文选》编纂研究 | 专著 | 广西第十一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三等奖 | 2010 |
胡大雷 | 中古文体命名与文体释名 | 论文 | 广西第十二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三等奖 | 2012 |
胡大雷 | 《玉台新咏》编纂研究 | 专著 | 广西第十三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三等奖 | 2014 |
王德明 | 清代粤西文学家族研究 | 专著 | 广西第十三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三等奖 | 2014 |
胡大雷 | 六朝诗歌用典论 | 论文 | 广西第十四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三等奖 | 2016 |
刘汉忠(力之) | 关于《文选》分体之三十九类说与其研究方法问题 | 论文 | 广西第十四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三等奖 | 2016 |
吴大顺 | 汉魏六朝诗歌传播研究 | 专著 | 广西第十五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三等奖 | 2018 |
王娟 | 临桂词派系列研究 | 系列论文 | 广西第十六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三等奖 | 2020 |
胡大雷 | 桂学研究(第二至第七卷) | 专著 | 广西第十七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三等奖 | 2022 |
胡大雷 | 文体∙文事∙文学史——中古文体学研究 | 专著 | 广西第十七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三等奖 | 2022 |
胡大雷 | 阮籍诗风与玄学思想方法 | 论文 | 广西第三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佳作奖 | 1991 |
刘敬 | 《明代文学还原研究:以〈四库总目〉明人别集提要为中心》 | 专著 | 重庆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二等奖(第二作者) | 20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