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11日下午,“中文之光·研究生学术讲坛”第214期在tyc1286太阳成集团育才校区文二北楼903室举行,四川大学二级教授、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博士生导师张泽洪教授为我院师生带来了“瑶族游梅山书研究”的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由我学院副院长冯智明教授主持,民间文学与民族文化等专业二十余名师生参加了此次讲座。
讲座中,张泽洪教授从瑶族游梅山书文本的内容特点、游梅山书的宗教叙事与象征仪式、瑶人游梅山书族群记忆的文化阐释三个方面展开讲授。
瑶族游梅山书是送亡灵回归梅山祖地的经书,是瑶人在丧葬仪式中使用的科仪本。张泽洪教授以当今学术界流行的“大传统”与“小传统”的文化分析模式,指出瑶族游梅山书属于小传统,即乡村社会普通民众的文化。张泽洪教授首先分析了瑶族游梅山书文本的内容特点,通过对《梅山科》、《送梅山书》、《送亡师入梅山十八洞书》等九种游梅山书的比较,发现瑶族气候湿热,经书不易保留,所以一直都有抄写经书的传统;在现如今流传的抄本中,明清时期的古写本价值较高,是研究瑶族的重要参考文献。
其次,张泽洪教授从宗教叙事的视角将清代《游梅山三十六洞书》的基本结构分为四部分:其一是梅山三元教主祖本程引;其二是梅山三元教主程牒;其三是幽冥十殿为梅山殿请;其四是又到请唱用一件。张泽洪教授特别指出,第四部分是赞颂梅山三十六洞神灵和梅山十殿冥王的神唱,这段描述梅山的神唱可谓是游梅山书的核心内容,是各种游梅山书都有的神唱。瑶人以生动的语言记述梅山的地理环境,通过仪式中梅山地理情境的象征,渲染梅山祖居地的神圣性,也充分体现瑶族人怀念梅山的行为表述与符号表述。游梅山仪式是一种符号和意义的复杂体系,它为参与仪式的瑶族人提供了梅山教信仰的特殊体验。
最后,张泽洪教授的分析将游梅山书的文本进一步升华,讲解了游梅山书族群记忆的文化阐释。张泽洪教授提到,梅山是瑶族送灵仪式中重要的象征符号,蕴藏着瑶族人与古梅山的多重文化内涵,更是深深植入历代瑶族人心目中的族群记忆。游梅山书作为瑶族人的集体记忆文本,是以瑶族人的方式保存下来的关于梅山的历史记录,对梅山的族群记忆本质上是一种集体性的文化积淀。
讲座尾声,冯智明教授对本场讲座进行了总结,指出张教授的讲座为同学们提供了独特而又新颖的研究视角,论述了深刻而又生动的研究案例;张教授对游梅山书的文本解读,不局限于对文本内容的分析,而是能将文本衍生至瑶族的族群记忆探析,提升了学术研究的理论视角。张教授田野挖掘之深,理论功底之厚,为同学们今后的学术研究指引了方向。由此,tyc1286太阳成集团“中文之光”第214期学术讲坛圆满结束。
(文/陈念民 审/冯智明)
主讲人张泽洪教授
主持人冯智明教授在向大家介绍本次讲座
讲座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