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军伟,男,1983年出生于河南郑州。厦门大学文学博士(语言学),现为我校我学院教授,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术型)、国际中文教育(专业型)专业硕士生导师,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教研室主任;广西首批“八桂青年拔尖人才”、国家语委“语言文字应用研究优秀中青年学者”、“广西高等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我校“独秀青年学者”,香港城市大学(2011)、西南大学(2021)访问学者,入选国家社科基金专家库、国家语委中青年专家库。
一、主要经历
2007年6月毕业于信阳师范大学我学院,获文学学士学位;2010年6月毕业于广西大学我学院,获文学硕士学位;2013年6月毕业于厦门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2013年7月至2019年6月任教于广西大学我学院,2014年12月获副教授职称,2015年1月被遴选为硕士生导师,曾任广西大学语言研究中心主任、广西大学我学院汉语国际教育教研室主任等。2018年12月被遴选为“广西高等学校千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育计划”(第二批)培养对象。
2019年7月起任教于我校我学院。2020年8月入选国家语委“语言文字应用研究优秀中青年学者研修班”(第六期·南京大学)学习;2022年1月入选我校“独秀青年学者”; 2022年11月起任我校我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教研室主任;2023年8月入选国家语委“语言文字应用研究高级研修班”(第二期·上海外国语大学)学习;2023年12月获教授职称,并入选广西首批“八桂青年拔尖人才”。2024年6月起任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我校)科研部部长。
二、主研方向
1. 语言符号理论;
2. 语言接触、变异及演化;
3. 国际中文教育(含互联网生态、智能教学及“中文+”)。
热忱欢迎有志于探索上述领域(方向)、积极主动、踏实认真且勤奋努力的优秀同学加入研究团队。
三、担任课程
本科生:《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汉字教学》、《汉字符号学》、《中文写作实训》、《大学语文》等;
研究生:《语言符号学》、《理论语言学》、《语言学研究方法论》、《对外汉语教学理论》、《汉语语言要素教学》、《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法》、《汉字与汉字教学》等。
四、主持项目
1.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语言接触视野下的广西“南普”变异研究(17XYY014),结题(良好等级);
2.国家语委科研项目:面向东南亚的汉语“互联网+”在线教学模式研究(YB135-170),结题;
3.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重点):基于语言经济学视角的民族地区青少年语言使用情况调查研究(2015ZYG010) ,结题(良好等级);
4.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A类):基于“互联网+”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训实习模式创新与实践(2021JGA138),2021;
5.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A类):基于意指符号观的汉字学及汉字教学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2015JGA117),结题;
6.厦门大学“985工程”国(境)外访学计划资助项目:指示符号意指特性研究(0640X13210),结题;
五、主要成果
(一)科研论文
1.李心释,吕军伟.汉语南方方言中的古越语底层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
2.吕军伟.名量式合成词的来源问题探析[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2);
3.吕军伟.汉语名量结构状况的历时考察[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2);
4.吕军伟,郑博.从量词角度看现代汉语名量式合成词问题[J].鸡西大学学报,2010(3);
5.吕军伟.“耗费”义动词“花”与“化”的关系问题探析[J].大连大学学报,2011(2);
6.吕军伟.“耗费”义“花(动)”探源[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
7.吕军伟.泛时视角下的汉语名量结构诸问题分析[J].天中学刊,2012(3);
8.吕军伟.语言符号模型的发展与语言指示符号问题研究[J].北方论丛,2012(4);
9.吕军伟.基于皮尔斯符号学视角的指示符号意指特性研究[J].名作欣赏,2012(12);
10.吕军伟.中牟方言语音系统研究[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3(2);
11.吕军伟.语言演变假说与汉藏语研究[J].理论月刊,2013(9);
12.吕军伟.多学科视角下的语言谱系说“母语”问题[J].理论月刊,2014(5);
13.吕军伟,陆月凤.对泰本土汉语初级水平学生“倒金字塔”汉字教学模式探索[J].嘉应学院学报,2016(10);
14.吴芸,吕军伟.对泰本土汉语初级水平学生汉字场教学模式探索[J].语文学刊,2016(11);
15.吕军伟,龙宇宁.对泰本土汉语初级水平学生部件中心汉字教学模式探索[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7(2);
16.吕军伟,马谨安.泰国红统府学生汉语语音偏误现象及难度等级探析[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
17.吕军伟.语言指示符号的类型归属问题探析[J].我校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
18.吕军伟.语言指示符号的理据性问题刍议[J].后学衡,2017(1);
19.吕军伟,弓婧媛.朦胧诗中的语象符号再符号化现象探析[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5);
20.吕军伟.皮尔斯指示符号内部次类划分问题探析[J].理论界,2017(8);
21.吕军伟,张丽维.基于“互联网+”的汉语国际教育在线互动教学平台建设现状研究[J].前沿,2017(8);
22.吕军伟,钟杏梅.近二十年来泰国学生汉语学习动机研究现状及问题分析[J].东南亚纵横,2017(5);
23.吕军伟,弓婧媛.汉语合音合形合义符号之结构关系及生成机制探析[J].钦州学院学报,2018(11);
24.俞健,吕军伟.浙江仙居(横溪)方言同音字汇[J].龙岩学院学报,2019(1);
25.吕军伟,陈丽斯.近二十年对外汉语教材练习研究现状及对策分析[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1);
26.吕军伟,俞健.浙江吴方言仙居话程度副词“有”[J].嘉应学院学报,2019(2);
27.吕军伟,孙昱琳.泰国本土汉语初级阶段学、教策略使用情况调查研究[J].海外华文教育,2019(2);
28.吕军伟,黄曦莹.青少年语言变异研究现状及问题分析[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2);
29.吕军伟,张晶.字词比定义及新《YCT考试大纲》字词比问题探析[J].考试研究,2019(4);
30.吕军伟,俞健.构式“X等”和“X等等”之关系及演化路径[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
31.吕军伟,何雨婷.汉、泰语语音接触与习得研究:现状、关系与问题[J].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2019(4);
32.吕军伟,弓婧媛.网络新造字“Qiǒu”之符号化及生成机制探析[J].文化与传播,2020(1);
33.吕军伟,卢燕萍.基于互联网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法的发展及问题[J].北部湾大学学报,2020(1);
34.吕军伟,胡梦夏.接触视野下的汉藏语系语言语法变异研究:现状、问题与建议[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
35.吕军伟,卢燕萍,张凤娟.基于互联网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法之有效性探析[J].海外华文教育,2020(4);
36.吕军伟,俞健.接触视野下东南汉语方言AX类状态形容词之来源及演变[J].北部湾大学学报,2020(9);
37.吕军伟,胡鑫.汉、泰语名量词接触与对泰汉语名量词教学研究发展及问题[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20(6);
38.吕军伟,俞健.多语接触与通语变异——广西“南普”形成及变异研究之考察[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1);
39.吕军伟,苏朗.对泰汉语指示语教学研究之问题与对策[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21(1);
40.吕军伟,潘玉峰.近三十年来华留学生汉语“学、教”策略研究现状及问题分析[J].宜宾学院学报,2021(2);
41.吕军伟,俞健.接触视野下东南汉语后置副词语序及功能演变[J].民族语文,2021(1);
42.吕军伟,何雨婷,张凤娟.语言接触视角下汉、泰语学习者语音互协问题实验研究[J].海外华文教育,2021(4);
43.吕军伟,夏润泽.接触视角下国内亲属称谓词演变研究探析[J].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5);
44.张凤娟,吴欢,吕军伟(通讯),王丹阳,刘茜茜.中学生群体对贫困生的外显与内隐刻板印象[J].心理发展与教育,2022(2);
45.吕军伟,胡梦夏.民族多语地区语言接触现象调查框架研究之发展及问题[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
46.吕军伟,钟林英.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支架式教学法之发展及其互联网化问题[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22(4);
47.张凤娟,欧欣怡,吕军伟(通讯),胡晓.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系:向上社会比较和友谊质量的中介作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2(9);
48.吕军伟,潘玉峰.泰国本土初级汉语“学、教”策略匹配度调查研究[J].北部湾大学学报,2022(5);
49.吕军伟,丁茜茜.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沉浸式教学之发展及其互联网化问题研究[J].郑州师范教育,2023(1);
50.吕军伟,王倩.接触视野下汉语代词演变研究之进展及问题[J].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
51.吕军伟,俞健.接触视域下汉语东南方言名量词定指功能的来源及演化[J].语言研究,2023(3);
52.张凤娟,林嘉俊,吕军伟(通讯),张菀秦.家庭经济压力与青少年学习投入的关系:家庭冲突与家庭亲密度的多重中介作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3(8);
53.吕军伟,俞健.接触视野下壮侗语及东南汉语方言“数+量+名”结构语序之演化[J].语言学论丛,2023(3);
54.吕军伟,王雨婷.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任务型教学之发展及其互联网化问题研究[J].郑州师范教育,2023(5);
55.吕军伟,张宝康.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在印尼的发展及其互联网化问题[J].北部湾大学学报,2023(5);
56.吕军伟,俞健,张凤娟.后脱贫时期相对贫困对儿童青少年语言能力发展的影响[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6);
57.吕军伟,任艳辉.柬埔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之发展及其互联网化问题[J].世界华文教学,2023(2);
58.吕军伟,陈恩楠.双管并重融通“中文+职业技能”本土和来华学生数智化中文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 2024(3);
59.吕军伟,郭静蕊.东南亚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模式之发展及互联网化问题[J].教育语言学研究,2024(待刊);
60.吕军伟,陈恩楠.“中文+职业技能”背景下“中文+导游”互联网教学模式构建与应用[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待刊);
61.吕军伟,陈恩楠.“一带一路”及RCEP背景下“中文+职业技能”教育之发展及问题[J].海南开放大学学报, 2024(待刊);
(二)教研论文
1.吕军伟,李静峰,郭爱涛.问题意识与大学文科阅读教学[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
2.张凤娟,吕军伟,李静峰.基于问题互动理念的理论课程教学模式反思及探析[J].理论观察,2015(10);
3.吕军伟,张凤娟.以问题为导向的探索式阅读探赜[J].绥化学院学报,2016(9);
4.吕军伟.汉字与汉字教学课程改革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建设问题探索[J].钦州学院学报,2019(4);
(三)会议论文
1.LYU Junwei (吕军伟). Systemic Evolution of Personal Pronouns in Zhongmu Dialect and Early Modern Chinese(中牟话人称代词与近代汉语人称代词系统演化), The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in Evolutionary Linguistics(第六届演化语言学国际研讨会),中国厦门,2014;
2.吕军伟.汉字教学课程改革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建设问题探索(Exploring Problems in the Course Reform of Chinese Character Teaching and in the Major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Chinese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首届北部湾城市群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综合改革国际研讨会,中国钦州,2018.
(四)学术著作
1.吕军伟著.语符指示理论与汉语指示问题研究(Research on the Theory of Deictic Signs and Problems of Deictic System in Chinese)[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ISBN:978-7-5203-9927-2);
2.吕军伟著.语言接触视野下的广西“南普”变异研究[M].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等级:良好),待出版;
3.吕军伟著.汉语名量结构问题研究(Study on Problems of the “Noun Plus Quantifier”Structure in Chinese)[M].(德)萨尔布吕肯市(Saarbrücken):金琅学术出版社(Golden Light Academic Publishing),2016(ISBN: 978-3-639-82505-3);
4.吕军伟主编,潘立慧副主编.面向东南亚的汉语教学手段与方法探索(Studies on Methods of Teach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in the Southeast Asia)[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ISBN: 978-7-5201-1637-4);
5.李静峰主编,吕军伟副主编.面向东南亚的汉语教学现状调查及探索(Investigations and Researches of Teach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in the Southeast Asia)[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 (ISBN: 978-7-5201-1006-8).
(五)出版教材
1.韩明,吕军伟主编.普通话口语训练(共六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0.
六、荣誉奖励
1. 2010-2013年获得厦门大学“三好学生”、“一等奖学金”、“科研成果奖”等;
2. 2015、2016、2018年被评为“广西大学本科毕业论文优秀指导教师”;
3. 2015-2017学年度被评为“广西大学‘三育人’先进个人”;
4. 2015-2016学年被评为“广西大学优秀班主任”;
5. 2017年被评为“广西大学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先进个人”;
6. 2018年被评为“广西大学2017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个人”;
7. 2023年被评为“我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先进个人”;
8. 2024年被评为“我校本科毕业论文优秀指导教师”;
9. 2024年被评为“我校优秀科研工作者”。
(更新时间:2024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