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下午,人民文学出版社古典文学编辑室主任周绚隆编审在古代文学教研室为我院研究生作了题为《江左三大家与明末清初士人心态》的学术报告。
周绚隆编审指出研究明末清初的文学研究必须注意“遗民”问题。他认为明末清初(天启元年至康熙十八年)的这段时期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以江左(江左是指江苏、浙江、安徽一带)三大家钱谦益、吴伟业和龚鼎孳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的心态值得关注。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明末清初最困扰知识分子的问题就是“仕”与“隐”的问题。他们作为“遗民”在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的时候面对着艰难的抉择。他们有的不肯面对现实,坚持自己的遗民身份;有的则选择进入清朝朝廷,为官当政。他们的选择,他们的善恶是非问题,要以历史的观点看待,不能轻易以现在的价值观去判断和道德评价。处于明末清初的知识分子面对战争不断、人心慌乱、希望与失望交织、仇恨满腹、家庭压力大等种种问题。对于他们做出的选择,他们的命运,他们的结局我们都应以同期的态度设身处地的看待。三大家作为当时知识分子的代表也经历了不同的心理和人生理想的斗争。龚鼎孳是怕死而又善良的知识分子,虽然他因数次“投降”而遭到别人的蔑视,但是受到清政府的重用。钱谦益很有才华而且追求人世享受,但是在三人中仕途最不顺的而且晚年凄凉。吴伟业并非主动变节投降,而是在家庭的巨大压力下使他不得不出仕,但晚年对此非常后悔。
在互动环节,周绚隆编审就研究生们的提问作了解答。